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发布《女童保护研究报告》探索社会力量保护女童

2013年09月13日 19: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9月13日电 (记者 张希敏)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13日在北京联合发布的《女童保护研究报告》称,基本监护的缺失是导致女童遭受伤害的直接原因。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秘书长陈晓霞介绍《女童保护研究报告》时说,从2013年3月开始,研究团队分别前往广东、深圳、贵州、吉林等省市进行问卷调查和走访调研,通过对十余个案例的深度访谈,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数据和资料,并在收集和分析大量媒体报道并学习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形成了《女童保护研究报告》。报告从女童遭受伤害的现状、原因及预防策略、受害女童的困境、需求以及走出困境的路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探究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举措。

  报告认为,首先,基本监护的缺失是导致女童遭受伤害的直接原因。如留守、流动儿童、智障儿童等。其次,受害人及其家人的防范意识和防范知识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体现在许多受害者并不是监护缺失的群体,并且大量的案件发生在家族内部、邻里之间、师生之间,这与受害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缺乏有关知识、监护人防范意识不足直接相关。第三,社会关系不平等、女童不被尊重与缺乏权能感是此类案件高发的根本原因。

  报告提出了女童保护的行动策略。一是要避免进入技术化的隔离轨道。警惕社会走入极端的过度防范带来的负面效果,社会的整体信任程度不断降低,人与人之间更加冷漠和社会资本严重缺乏等。二是需要让文化上的举措、社会生活中的举措,同社会技术上的举措同步进行。在基础层面应该加强对儿童的监护意识,在监护人缺位的情况下,社会力量应该更多地给予关照和保护,给女童创造相对安全的生存环境,同时要加强对儿童和监护人的防范意识和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在学校、家庭、社区开展,形成一种共同防范的体系。三是促进社会关系平等,提升女童个体权能感和尊严感。

  中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副理事长赵东花说,女童是未来的母亲,是需要社会给予特别关爱和特殊照顾的群体。针对一切伤害儿童的行为,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去面对,要以百分百的意识去防范。

  会上,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还启动了“春蕾计划——护蕾行动”,该行动也是中国妇联进一步做好关注女童安全、促进儿童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