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工人日报: “捐赠连降”倒逼公益慈善转型升级

2013年09月24日 08:57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民政部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去年全国接收捐赠总额约817亿元,是我国年度捐赠总额连续第二年下降。其中,红十字会系统募捐额也连续两年下降。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一位副司长说,导致捐赠总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全球经济形势持续低迷、重大自然灾害减少等,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受郭美美“问责风暴”持续负面影响,此外,捐赠人权利意识也开始觉醒,盲目捐赠的行为大量减少。(见9月22日《京华时报》)

  全国接收捐赠总额连续两年减少,一方面意味着人们的捐赠热情正在减退,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社会弱者所能得到的帮助有可能会相应减少。相比经济总量、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捐赠总额的持续减少,显然不是一个正常现象,更不值得像某些网友留言那般幸灾乐祸——有的网友片面将捐赠总额减少直接与红会挂钩,其实这绝不是红会一家的事情,只不过,红会募捐额要比全国接收捐赠总额下降比例更大一些而已。

  慈善捐赠额连年减少,当然与全球经济形势相关,也与郭美美事件存在关联,但是将全部原因,归于郭美美事件,显然是不恰当的。郭美美事件充其量只是一个导火索,真正的问题是,整个公益慈善行业,特别是一些传统的慈善机构的公信力不高。这些慈善组织面临公众对其透明度、执行力、工作效率的质疑。随着捐赠人权利意识的觉醒,慈善机构迟迟不见提升公信力变得越来越不可容忍。捐赠额随之出现下降,于是成为一种必然。

  同时,全国慈善捐助总额不断下降,也意味着过去那种粗放型的慈善模式正在渐行渐远,预示着仅有一块光鲜的慈善机构牌子,就能源源不断地募钱,然后关起门无需对捐赠人与公众有所交代,这一套越来越行不通了。

  慈善捐赠额连降是一种警示,也有望形成一种倒逼力量,倒逼公益慈善转型升级,即中国慈善需要有一个更加健康、更加规范的未来,用公信力取信于捐赠者和公众,用专业性和有效性造福急需救助的弱势人群;公益组织应有一定分工,共同服务于需要关注的社会角落,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

  也就是说,公益慈善组织必须变得更专业、更人性、更高效。慈善的未来应该表现在那些为慈善公益模式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慈善有效性和公信力,坚持为公益建设扎实做事的种种努力之中。就像经济发展需要转变方式、需要转型升级,公益慈善事业同样需要转变方式、转型升级。几家独大、广而不精、缺乏透明性的粗放慈善模式难以满足公众需要。公益慈善必须“术业有专攻”,以透明运作模式赢得公信力。

【编辑:马婷婷】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