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提出研发可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

2013年09月24日 13: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9月24日电 (记者 孙自法)“研发可重复使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开发低成本、高可靠固体运载器”、“研制微小型卫星星座”、“开发临近空间资源”、“推进航天技术成果转化及应用”。

  在北京正举行的宇航界“奥林匹克”盛会——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董事长、大会中国组委会副主席高红卫提出中国航天事业未来发展的上述五方面设想。

  ——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是人类开展空间活动的基础条件之一,目前人类进入太空主要依赖大型液体运载火箭,在发射成本和安全性方面限制了人类航天活动的发展。未来可重复使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应该发挥航空飞行器与航天飞行器各自优点,成为一种能够在稠密大气层、临近空间和地球低轨道之间往返飞行的新型空天飞行器,具有广阔的商业应用前景。

  ——在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的对地观测等临时性卫星发射服务需求方面,固体运载火箭将是一种更加实用的选择,特别是机载发射将使固体运载火箭更加显示出优势。如果能实现卫星按需发射,将发射时间压缩到数天以内,其发射成本比目前水平再降低20%左右,竞争优势将十分明显。

  ——当前,对地观测领域的大型遥感卫星,难以满足人们对低成本和灵活性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微小卫星在成本控制、响应速度、安全性、维护性和功能重构等方面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组建及应用微小卫星星座有可能成为空间技术发展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

  ——临近空间是人类尚未充分开发的领域,传统意义上的航天飞行器或航空飞行器均不能满足在临近空间飞行作业的要求。发展具有长期驻留能力的临近空间浮空器和太阳能无人机技术,不仅将在传统航天器和航空器应用产业之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能为改善人类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推进航天技术成果转化及应用方面,近年来,中国航天科工充分发挥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大容量卫星通信系统、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分析与数据处理等领域技术优势,致力于发展“智慧城市”、“智慧国家”与“智慧地球”的相关基础与应用技术。

  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上,中国航天科工提交涉及空间站健康管理、可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方案、小天体撞击方案、空间技术在改善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应用等论文数十篇,并携近海台风探测火箭系统、资源卫星红外探测器、北斗车联网项目、交会对接微波雷达等航天高科技产品亮相展示。(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