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大势·大事·大市——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会”在京举行

2013年09月24日 21: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9月24日电 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大势·大事·大市——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会”24日在北京举行。与会的官员和学者聚焦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施政着力点以及重大政策事件走向,并共同探寻中国市场新机遇。

  中国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何亚非、中国新闻社社长刘北宪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范剑平,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梁红等官员和学者出席会议并做主题演讲。中新社副总编辑张明新做会议总结。

  刘北宪在致辞时说,我们举行此次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会,是希望广纳言论、结合观点、汇集智慧,聚焦中国经济发展“大趋势”,分析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施政着力点和影响政策走向的“大事件”,共同探寻新机遇下的中国“大市场”。我们相信,这也是国际、国内对中国当前经济和未来发展的最大关注点所在。

  何亚非分析了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经济治理体系和中国的经济前景。他强调,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持续推进,中国将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与合作舞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将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预计未来5年中国进口将达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逾4亿人次。相信这样的美好前景是中国与世界的共同期待。

  郑新立表示,中国经济增速止跌回升的拐点有望在2013年第四季度出现。他分析说,目前中国经济最大问题在于内需不足,应利用当前中国“改善居住条件、轿车进入家庭的‘黄金时期’拉动经济增长”。

  许昆林着重介绍了反垄断的经验和未来的政策走向。他强调,在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应当逐步确立竞争政策在经济政策中的基础性地位,充分发挥竞争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竞争是创新的源动力,对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沈丹阳回顾了“十二五”前半段中国外贸的表现。他说,“十二五”上半期,中国制定的绝大部分外贸目标都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甚至远超预期达到了目标。 “‘十二五’后半期,中国外贸发展仍面临较大压力,但从内外形势上分析,总体上有利的因素要更多一些。中国外贸只要继续坚持扩大开放和大力转型,将会呈现“越来越精彩的趋势”。

  高培勇梳理了中国财税改革的路径,并分析说中国地方债的最大风险并非体现在规模上,而是地方政府的量入为出的意识和偿债意识不足。他表示,解决风险的关键在于改变“打酱油财政”和“管孩子”思维。

  梁红就各方高度关注的上海自贸试验区做出了分析。梁红指出,把上海自贸区当成上海房地产炒肯定是错误的。上海自贸区,一定是要做一个试验,探索可以在全国很快复制的模式,而不是简单的出口货物,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免税概念。

  任兴洲就中国楼市的温度和调控的走势做出分析。她表示,虽然一些地方楼市的问题没有鄂尔多斯和温州那么严重,但最近她走了一些地方,发现有很多地方楼市的供求矛盾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向松祚介绍了如何破解总需求不足这一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矛盾。他指出,目前不要谈投资变色,关键问题是中国投融资体制需要根本变革。

  范剑平结合近期的经济数据对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势进行分析。他表示,尽管7、8月份经济数据好转,经济保持平稳运行,但在结构调整上并没有很快见效,未来两三年中国经济会赢得结构调整的宝贵时间。在这两、三年中,如果中国能够抓紧有利时机,下决心调整结构,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完善制度、鼓励科技创新,在新的增长点逐步形成以后,就可以不依赖房地产也能够保持7%以上的增长速度。(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