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挪“双休”补“长假”为何不招待见?

2013年09月29日 18:2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挪双休凑长假”的“十一”放假制度在我国已经实行了十多年,如今,这种“东拼西凑”的假期已经渐渐变得不招待见。凤凰网正在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7万参加调查的网友中,超过7成不同意挪用双休“拼假”,有人甚至发出了“我们不需要长假”的声音。

  对“十一”长假有意见,理解起来不困难。“十一”7天的假期,由于挪用了周末休息日,导致上班时间和休息日的分布变得没有规律:从9月22日到30日,9天时间里只有一天假期,10月1日起却连续休7天假。这种先累死再闲死的节奏,引得许多人抱怨工作和生活节奏被打乱。有网友总结称:“9月16日起进入混乱状态。”

  之所以招致吐槽,在于“十一”长假挪用了原有的休息日导致劳逸不均。打个比方,我国每年法定假日超过115天,但是估计没几个人愿意直接休息115天之后再连续工作250天——别说250天,在当前的社会节奏下,就算只是连续工作六七天,很多人都会觉得疲惫。劳逸结合的安排,才符合规律和人心。

  另一方面,集中休假带来的交通拥堵、人口集中等负面影响,也影响了假期的质量,导致部分人对长假“不感冒”。究其原因,还在于长假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拉动消费,而不是为公民增加休假福利。全民长期压抑的休假需求在短期内集中释放,对拉动消费到底发挥了多大作用不太好说,但对于想度假或旅游的人来讲,显然不是件好事。

  其实没多少人反对休假,怎样放假是关键。“五一”“十一”、春节等假期本应成为民众福利,决策部门在假日的安排上应当更多考虑大众的习惯,避免“长作寡休”或“长休寡作”的极端现象;同时,有关部门还应加强对带薪休假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让民众休长假的需求可以错峰释放,这样既可以拉动消费,还可以让“常回家看看”等规定得到落实,何乐而不为?(记者 陈灏)

【编辑:姚培硕】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