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谈文化软实力:中国人爱讲哲学但不会讲故事 查看下一页

2013年10月09日 09:28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0)

  长期以来中国有一个理解上的误区,即“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张璐晶| 北京报道

  张祥的书房里挂着一幅几乎占据了整面墙的世界地图,地图上标满了密密麻麻的红点,欧洲、美洲、甚至还包括大洋上一些人迹罕至的岛国。这些点记录了张祥曾经去过的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经历的数百次国际谈判。

  今年9月,原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理事张祥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之邀结集所见所想,写成《文化软实力与国际谈判》一书。

  因为多次参与涉外谈判,张祥对文化之于国家形象的重要性体会很深,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除了构建一些大的文化工程以外,很多时候还体现为一些细节。”比如可能就是一份礼宾排位的名单、一支意味深长的乐曲、一个表情达意的延伸,甚或几美元的小费。

  在书中张祥引用了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一句话“中国没有什么可怕的,他们可以出口电视机,但他们出口不了电视节目。”

  对此张祥的解释是中国走出去到现在还称不上成功。中国的文化,还远远不是国际社会的主流文化。在形象塑造和文化传播等方面,中国仍然处于弱势。时至今日,中国能让西方人记住的,似乎只有熊猫、中国结、舞狮子、针灸、气功这样一些带有符号性质的东西。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始终很模糊。

  跨文化交往和国际谈判中应该注意什么?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软实力?如何让世人真正了解崛起中的中国?拥有多年涉外谈判经验的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张祥与本刊分享了他的观点。

  中国人太爱讲哲学

  但不会讲故事

  张祥非常重视“讲故事”的重要性。他认为“小说在讲故事、电影在讲故事、一个企业要善于讲故事、一个国家更需要学会讲故事”。

  回忆起自己参与的对外谈判,张祥表示,中国人在谈判中经常犯的毛病就是太爱讲“哲学”,道理说得太多。

  “我们要学会讲感动人的故事,故事往往是哲学的载体,故事往往离真理更近。如何运用平易的语言来讲一个深刻的道理,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

  时代呼唤中国的公共外交,公共外交要想获得成功,要表达最真实的中国故事,不必特意地去“整容”。张祥提出“如何展现中国的软实力?就是应该把许多的闪光点用吸引人的故事串起来”。

  2012年12月7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瑞典学院演讲厅发表获奖感言时的题目就是“讲故事的人”。正如莫言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

  张祥举例,中国古往今来有多少脍炙人口的故事,需要我们用合适的方式把它们讲给世界听。风靡一时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通过一个个食物演进的故事,把大自然的奇妙和中国人的创造力描绘得淋漓尽致,完全是一幅天人合一的画卷,引人入胜。

  BBC和中国中央电视台合拍的《美丽中国》,解说很少,只是通过画面来呈现出一个个中国故事,很真实,很直观,很有感染力,给人的感觉非常棒。

  张祥说,会讲故事的人常常会有一种“气场”,让人们不由自主地欣赏他、信服他;如果能用高超的技巧讲好中国的故事,更好地营造中国的“气场”,让世界的听众不由自主地欣赏中国、信服中国,这将是中国不可小视的软实力。

【编辑:王安宁】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