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记者近距离调查:“老人饭桌”好吃不好办

2013年10月10日 08:58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为了让老年人就近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近年来多个城市尝试建立以社区为单位的“老人饭桌”,让不便做饭的老人能够在离家很近的服务中心吃饭,或享受送餐上门的服务。各地在实践“老人饭桌”时,取得了哪些成效?遇到了什么困难?记者近日分赴多个城市进行了近距离调查。

  饭菜性价比高

  聊天吃饭两不误

  中午11点半,在上海市共和新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70张座位已经满员。虽然中秋已过,但中午还是有些燥热。服务中心里,开着电扇和空调,清凉惬意,相识的老人聚在一起,边吃边热络地聊天。

  70岁的戚忻怿住在西藏北路,骑自行车过来只要三五分钟。“爱人在家带孙子,她的午餐由送餐车送上门,每份7.5元。我在这里吃,只要7元。”戚老伯乐呵呵地指着餐盘说,“你看,两个鸡腿、炒青菜、炒夜开花,加一份鱼汤,既卫生又营养,性价比实在高。外面哪里吃得到这么好的午餐?”

  “我是独居老人,平时子女不在身边。我情愿每天走上15分钟来这里吃午餐。为啥?因为在这里不仅解决午餐问题,还找到许多老伙伴一起聊天解闷。”73岁的邵桂林阿婆说。

  “我们都是老吃客了,这里是2009年3月16日开张的,我记得很清楚。那时每份6元,现在7元,只涨了1元,这个价格很实惠。”张阿姨说,“买汰烧”真是很烦恼,现在,政府帮我们解决了大烦恼。

  目前,闸北区在全区八街一镇设有助餐点22家,每天为1500位老人提供服务,布点数每年还在增长。对出门不便的老人,只需提前一天预约,第二天就可送餐上门。

  而对于服务中心而言,每天为老人们开勺做饭也是个伤脑筋的难题。

  “每周安排好菜谱公示,来这里就餐的老人从最初每天100人上升到目前的620多人,其中外送为370人。” 共和新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主任王书琴介绍说,为了让老人有一个就餐好环境,街道特地收回原先每年可收50万元租金的三层小楼。为弥补物价上涨,街道每年还拿出30万元为老人“就餐”补贴水电煤等费用。食堂设有民主管理小组,及时听取老人对饭菜质量意见、及时调整口味。

  老人住得散

  每天送餐上门超不过10人

  家住南京市新街口武学园社区80多岁的赵老太中午陪着老伴来到了社区里的“银发会所”老年服务中心就餐。“这儿的伙食很适合我们老人家吃,烧得又烂,口味又淡。”一边和记者说着话,老人一边不停地给自己的老伴夹菜,“菜挺丰盛,有西红柿鸡蛋、红烧茄子,还有土豆鸡丁,这给我们老人吃就够啦,还送一碗青菜汤。”据了解,这样一顿午餐花费6元钱,而低保、边缘老人享受政府补助,每顿只交1至2元。

  南京市秦淮区洪武路街道武学园社区有1703位老人,小区老年人口比例为22%。为满足银发一族的需求,社区在2011年创办了“银发会所”养老服务中心,它是在街道居家养老中心传统品牌“银发餐桌”的基础上扩展而来的,其面积约160平方米。社区居委会主任俞美告诉记者:“银发会所的房租、水电和煤气等都是由街道补贴的。目前在社区里,这样的‘银发餐桌’共有两个服务点,每个服务点能接纳50多名老人。”

  据了解,“银发餐桌”项目是南京老人小饭桌项目中做得比较成功的,但仍然存在人手不足,资金紧张的情况。

  赵秀凤,今年70岁,曾是武学园社区居委会主任,退休后义务来到银发会所为老人买菜烧饭。在银发会所里,有4名像赵秀凤这样的低龄老人义务为高龄老人服务。给失能老人送饭是一个大问题,赵秀凤和其他3名志愿者11点钟左右就要轮流去给社区里几位失能老人送饭,保证让这些老人能准点吃上饭,但常常是顾得了这边顾不了那边,所以社区里享受送餐上门服务的老人还不到10位。

  面临同样困难的还有鼓楼区的心贴心养老服务中心,虽然他们也有老人小饭桌,但主要还是老人来吃饭,想要真正实现上门送餐还是非常艰难。心贴心养老服务中心院长韩品嵋坦言:“现在是养老中心每天在贴钱送饭,8块钱的送餐费里,7块钱是饭钱,1块钱给服务员,但是现在1块钱谁给你送啊,没有办法,我们就只能再倒贴1块钱给服务员送餐。而且附近的失能老人住的都比较分散,经常10个人的饭都送不了。”

  运营成本高

  菜的分量比往常少了

  家在武汉市江汉区常青街社区的郭俊爷爷和周文慧没有孩子,郭爷爷今年80岁,和周婆婆一样身体不好,常年出不了门。由于周边的菜场离家较远,过去郭爷爷每天早上出门买菜都得花一个上午时间。“他自己身体也不好,每次等他买菜回家做饭都等得心里烦,怕他出事。”周婆婆说,过去在家经常吃剩菜和腌菜。

  武汉市江汉区从去年4月份开始为老人提供配餐、送餐服务,户籍地和居住地在江汉区的60周岁以上的老人均可享受配餐服务。就餐对象分为全免送餐对象和自费助餐对象。全免对象为“三无”老人、95周岁以上高龄老人、低保空巢独家老人、65岁以上失独家庭和重度残疾人家庭老人,目前共364人,由政府埋单;自费对象为有助餐需求、60周岁以上且有经济能力的老年对象。就整个武汉市来看,目前全市有1100多个社区能够提供送餐服务,覆盖人数达1万多人。

  记者看到为周婆婆定制的午餐有菠菜粉丝、榨菜肉丝、煲南瓜和卤鸡蛋。周婆婆算了一笔账,现在两位老人每天定制的午餐共计16元,两荤一素一汤,还能吃两顿。如果自己做,这样简单的一餐就超过了16元。

  常青街扬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干事薛玲介绍,社区有30多名老人就餐,其中6人是免费提供。社区每月光食材的支出就要5000多元,再加上厨师、送餐人员、水电气开支,成本每月需要1万多元。万松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干事汪虹表示,站里有15张餐桌,平均每天有70多人在此就餐。该站每月食材支出要9000多元,加上其他成本每月要花费近两万元。

  这些天,周婆婆发现,菜的分量比往常少了,但她说能理解,毕竟,菜价涨了那么多,送餐的价格仍旧最低8块、最高12块。本报记者 王有佳 王伟健 付文

【编辑:程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