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聚焦养老困局:城市养老院要关系 农村留守老人太多(3)

2013年10月12日 08:24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山村养老故事 村里老人多照顾不过来

  在这个“藏”在沂蒙山区的村落,年过8旬仍旧上山劳作并不是一件新鲜事。

  从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南部的苍山县城经过一个多小时崎岖的山路,就到了这座隐藏在国家4A级风景区抱犊崮的西南侧的小村落——六合村。与县城内热闹的人群相比,六合村显得很安静,村里的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留下的大多数是年过古稀的老人。

  在六合村,晚上八九点家家户户就已门窗紧闭,进入了睡眠时间。灯光熄灭,村庄融入到黑夜中。

  对于独居在这里的81岁的孟黄氏老人来说,每天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便是去村里挑水。

  由于孩子残疾,孟黄氏早早把孩子送到了县里的福利院。“现在老伴儿也走了,我只能自己过了。”孟黄氏告诉记者,自己已经不能挑满一桶水了,而是每次挑两个半桶,一天挑一次,这是生活的主要内容,也是最大的体力活。

  在孟黄氏老人的院子里,有一个用来接收电视节目的电视接收器,也就是当地人所说的“大锅”,能够接收20多个卫星电视台的节目。屋里摆放的是一台12寸黑白电视机,老人说很少看电视,电视机上已有一层灰尘。电视机已经用了三四十年了,现在只能收一个台,经常有声音没图像。

  由于儿女均在外打工,在打完水吃了点早点后,孟黄氏需要爬上几十米的高坡侍弄自己的花生田。虽然已是高龄,大概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孟黄氏的身体尚算结实。但由于惯走山路,她和这里的老人们腰、腿和膝盖都有大小不一的毛病,这很可能与常年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行走有关系。

  “岁数大了,原来耕种的山地很多都荒着了。”说着,孟黄氏领着记者向山上走去。秋天的山风有些刺骨,不一会儿,记者便有些跟不上是年龄至少是自己3倍的孟黄氏的脚步,在十几米高的山坡上,孟黄氏每一脚都走得很坚实也很谨慎,“我得小心,不能摔下去,要不然就没人弄地了”。

  孟黄氏掀起裤腿,一条血痕赫然在目:“你看,我这里是前两天从坡路上摔下来的。”

  从山上下来,已是中午时分,孟黄氏在家里黢黑的炉灶上煮了些棒子粥,算是午饭。下午,除了喂喂家里的几只鸡,更多的时间孟黄氏需要坐在小凳上,把最近刚刚收获的花生进行整理。

  “没办法,村里只能尽可能地帮她,避免意外伤害。但这样的老人村里也不少,管不过来啊。”六合村的村主任告诉记者,由于大多数年轻人都在外地打工,再加上地处山区经济落后,这里绝大多数老人都像孟黄氏一样自给自足,“村里没有条件统一照顾”。

  孟黄氏告诉记者,这里的老人最怕的就是有个头疼脑热。为了省钱,小毛病都硬抗了过来,只有高烧不退之类的急症才会去诊所。

  “去年冬天,我正好外出办事,村里有个老人高烧昏迷,当时没办法,只能是她的妯娌拉着辆两轮板车把她拉到几公里外的诊所。真是不容易,拉板车的也快80岁了。”村主任说到这里一声叹息。

  听说起这件事,孟黄氏赶忙拉起村主任的手,让其摸摸自己的脖子:“你快给我看看,我这脖子一直这么大,是不是还是有啥问题啊?”

  “没事没事,你这是老毛病了,治不了。”村主任一边安抚孟黄氏,一边转头向记者解释说,“曾经长期缺碘导致的。”

  即使听了村主任的“官方”解释,孟黄氏仍旧很不放心,喃喃自语道:“我生病,到时候连个拉我的人都没有。”(记者赵丽 制图/李晓军)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