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称科技部长“愤怒”表明科研反腐任务艰巨

2013年10月12日 19:4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愤怒”“痛心”“错愕”科技部部长万钢11日连续用了这样三个词,表达对当前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违纪违法问题的感受。科研经费被滥用时有所闻,但让科技部部长激愤如此,表明科研领域惩治腐败任务艰巨。

  除了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提到的两起涉嫌贪污科研经费大案,媒体报道的一项调查结果也佐证,科技部部长的愤怒事出有因。据中国科协调查:我国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的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依据目前我国每年投入科研经费1万亿元左右来估算,这是一笔让人惊悚的巨额资金。

  近年来,从两会代表委员到专家学者,多次指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呼吁加强和改进科研经费管理。这些呼吁为何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根本原因只有两个字:利益。

  从已曝光的案例看,少数科研人员与管理人员不当使用科研经费已成“惯例”,一些地方和高校还形成了利益链:专家学者们争抢课题“要经费”,项目组成员巧立名目“花经费”,管理者以权谋私“批经费”。发钱的和花钱的成了利益共同体,谁还愿意去真正改变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科技要创新发展,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科研经费管理也必须从改革入手。需要用改革的办法对体制机制动大手术。科研经费的审批式、暗箱式、粗放式管理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衡量科研工作成果,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如果动辄数十万元的科研经费从审批到使用,既“秘而不宣”,又“纸上谈兵”,一味依据申请报告决定经费、以论文水平评价科研成果,甚至装样子、走过场,最终只会浪费科研经费、助长腐败。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不仅关系科研工作,也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铲除科研腐败,不是惩处几个“蛀虫”那么简单。期待有关部门要将愤怒能转化为实际行动,用体制机制改革规范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减少浪费,遏制腐败。(记者 姜伟超)

【编辑:张培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