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陕西物价局:大雁塔门票调整到40元尚未审批

2013年10月22日 14:41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0)

  大雁塔门票涨价引争议 国内景区票价乱象丛生 专家称高价损害游客利益并建议——

  景区定票价 应先听民声

  上周,某西安媒体报道,大雁塔门票原来规定淡季20元旺季30元,一些游客反映这样不合理。陕西省物价局经调研,拟将票价统一调整为每人每次40元,比原来旺季票价都高了10元。后陕西省物价局官网发布声明表示,网传西安大雁塔门票价格调整到40元/人次,是大雁塔保管所申请的价格,目前省物价局尚未审批。

  随后记者走访发现,“票中票”和景区涨价现象,在国内多个景区存在。对此,业内专家表示,这损害了游客的利益,景区定票价还就得听取多方意见。

  政府回应

  出于保护考虑 媒体有误解

  陕西省物价局服务业价格处副处长周玉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雁塔门票上涨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现在大雁塔在同类古塔景区中门票价格是最低的,调价调研从今年3月份便已经开始,“大雁塔申遗时,就被规定不能进行破坏性开发,为了保护大雁塔,从价格方面也采取相应措施,登大雁塔的门票价格取消淡旺季,统一门票价格为每人每次40元。”

  针对网友提出媒体报道票价上涨的逻辑太奇怪这一说法,周玉能回应说:“游客并不是对票价有意见,而是对在同一景区,大慈恩寺不实行淡旺季票价,大雁塔实行淡旺季票价这两种不同的管理形式有意见,媒体记者对这一点没有写完全,给大家造成了误解。”

  周玉能表示:“大慈恩寺和大雁塔的门票分别由宗教部门和文物局收取,大慈恩寺门票价格每人每次50元,没有淡旺季之分,而大雁塔门票淡季20元,旺季为30元,我们对这种不一致的管理形式作出调整,要在同一景区实行统一管理。”

  记者走访

  景区不断涨价 “票中票”难取消

  记者了解到,和大雁塔同样情况的景区不在少数。今年国庆期间,庐山景区的“票中票”的现象,就曾经让不少游客感叹“风景依旧是看不起”。

  在国庆长假中,有媒体爆出,庐山进山门票为180元,但人文景观“美庐别墅”、 “庐山会议旧址”等均需另外收费,有网友统计,逛遍庐山所有景点需花1792元。

  对此,庐山风景区管理局物价局副局长杨则峰说,这两处属于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必须保护性开放,从1990年开始,美庐别墅就出于保护的需要销售门票。另有19处不属于庐山风景区管理局管辖的自然景观也要额外收费(包括三叠泉、大口瀑布)。

  此外,近日来一些景区门票涨价现象也比较明显。10月10日,赤水市政府网站发布公告称,经上级物价部门核准,该市的四洞沟景区从明年4月15日起,门票将调整至85元。

  据称,当地其余景区也会陆续跟进。而当地发改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次对四洞沟票价调整的依据,是2009年举行的赤水市景区门票听证会结果。

  专家说法

  各自为政 最终损害游客利益

  对于景区门票涨价,有专家表示,景区门票涨价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多数是用于景区设施的维护,比如古建筑每年的维修管理,至于大雁塔淡旺季门票收费模式,也不罕见,多数景区都是如此,目的是实现错峰消费,避免淡季太过冷清,实现利润最大化,属于商业经营的正常手段,但需要得到管理部门的认可,以及物价部门的批准。

  至于“票中票”,专家认为,首先应该质问的是景区管理的不通畅,从而客观上造成了对游客利益的损害,但在深层次上,之所以管理不畅原因在于利益的格局,各个景点各自为政的局面所致。如果放任“通票不通”的现象发展下去,最终会让景点误入歧途,找不到正确的发展之路,何况很多景区都在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中,不能因为利益冲昏了头脑而不顾文化传承的目的。

  业内声音

  景区定票价 应举行听证会

  记者了解到,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对于景区涨价有明确规定,“(景区)拟收费或者提高价格的,应当举行听证会,征求旅游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表示,面对景区票价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应该遵守法律、尊重民意,比如在定价问题上,需要举行听证会,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景区提高门票价格应当提前六个月公布。”,让公众做到心中有数。

  对于“票中票”问题,记者了解到,国家发改委多次发文强调,各地景区要禁止园中园收费,对确需重点保护,单独设置园中园门票的,应单独通过听证程序确定。 (记者 王思思)

【编辑:王珊珊】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