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东五华县因台风断桥47座 称只要捐资可冠名(图)

2013年10月23日 10:14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在“8·17”洪水中被冲毁的龙村镇黄禾墩大桥。

  9月4日下午,五华琴江河龙村镇塘湖村河段,几名小学生在父母的搀扶下,小心登上河中的渡筏。由于塘湖村大桥在“8·17”洪灾中被完全冲毁,村里几十名学生只能坐竹筏到对岸上学。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了两个月。

  日前记者走访五华县了解到,“尤特”、“天兔”两次台风共造成该县47座桥梁垮塌,其中龙村镇断桥21座。根据该县灾后重建实施方案,仅“尤特”垮塌的38座桥梁重建就需1.3445亿元,除去省里补助资金3991万元外,缺口达9454万元。

  按计划,这些桥梁将在2015年6月完工。但面对着巨大的资金缺口、紧迫的时间以及群众的急切期盼,这让各镇级政府尤感压力山大。缺口5291.31万元建桥资金的龙村镇于是想到了“求捐资、给冠名”的点子。

  一镇22桥两遭台风目前仅存1座

  五华地处山区,琴江河贯穿而过,两岸百姓过河耕作、生活都离不开桥。在“8·17”洪灾中,矗立在琴江河及其支流上的桥梁,一夜之间被冲毁了38座,其中大桥22座、中桥15座、小桥1座。

  这38座被毁桥梁中,龙村镇占了一半多。龙村镇镇长李杜强表示,全镇22座桥梁被冲的只剩下了1座。目前,11万龙村人出行受到了严重影响。

  在塘湖村,虽然离大桥坍塌已过去2个月,过河问题依然没有改善。村主任钟宣宗介绍,塘湖大桥垮塌后,由村里出面花了几千元在河面上设了个摆渡筏,以解决两岸村民出行问题。

  “村里2/3土地在河对岸,多数村民却住在村委会这一侧。”钟宣宗说。

  村民过河还要靠自己拉绳子。“摆渡是个体力活。专门雇人摆渡的话,一天都要200元。”钟宣宗介绍,村里目前雇了一名村民晚上看护摆渡筏,“每月工资1300元。”

  村里向镇政府申请搭一座便桥,但没有获批,“大概要8万元。”目前,塘湖村每天约50名小学生要坐摆渡筏过河上学。

  受到断桥困扰的远不止塘湖村。面对桥梁大量垮塌、重建需要时间的情况,五华县政府出台了《五华县农村公路和桥梁灾后重建实施方案》,对每座断桥提出“一桥一策”方案来解决村民临时出行问题。

  “一桥一策”主要有“绕道和修便道”两种选择。以塘湖村为例,临时通行方案为“通过Y301线转至Y298线路至龙村墟绕行,长约12.3公里”。也就是说,原本走不到200米就可以到河对岸,现在要走10多公里。

  钟宣宗介绍,实际上远远不止绕道10多公里,其他几个行政村加一块共有1万多人,有些要绕得更远。面对村里要求搭建便桥的呼声,镇长李杜强认为,在一座宽度180米的河面上搭建便桥,8万元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如果达不到标准,就会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等到枯水期到来,再筹资建便桥才是最好的选择。”

  李杜强介绍,目前龙村镇垮塌的21座桥梁中,只有仙河村在筹划建便桥,资金由该村自筹。

  “摆渡过河非常不安全,镇里也是明文禁止的。有些村民绕行需要数十公里,这也是事实。”李杜强说,现在是处于两难境地,短时间内恢复到灾前的通行状况很难。

  半月之内连发五份文件治理河道

  “断桥47座!洪灾太大了。”谈及众多桥梁损毁的原因,五华县地方公路管理总站副站长孔章城表示,目前全县桥梁共损毁47座,其中38座是在“尤特”台风及“8·17”洪灾中损毁,另9座是在“天兔”来袭时损毁。

  垮塌的桥梁中,很大一部分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各村、镇建设的。“2007年这些桥梁才移交给交通运输局。”孔章城说,当年各村镇建设时为节省勘测设计经费,部分桥梁甚至套用其他桥梁的设计图纸,“几乎都是T型桥梁,不利于洪峰通过。县里在灾后询问垮塌桥梁的设计图纸,交通局很多都没有。因为这些桥80%都不是交通局建的,年代久远,移交时图纸等材料也未移交给局里。”

  正为如此,如此多桥梁坍塌,确定原因也有些困难。

  除了水大、设计标准低等问题外,采砂、河道障碍物是造成桥梁垮塌的潜在原因。

  锡坑大桥是此次坍塌桥梁中最长的桥梁,长度约为326米。垮塌时,桥下共有11艘采砂船失控后卡在桥墩上。其中7艘为持证船舶、3艘为无证船舶、1艘沉没。

  五华县政府将情况上报给省三防办时称:“锡坑大桥由当地村委自行兴建,建成于1992年,未向交通部门申报立项,也未提供施工图等技术资料,建设标准、造价、通航能力、行洪能力等技术参数均无法考证。”对于桥梁是否因撞击坍塌也未明确认定。

  五华县水务局副局长张德祥认为,河堤两岸成片的竹林在此次洪灾中也对桥梁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梅岭镇告岭大桥坍塌后的桥墩上可以看到,成吨的竹子把桥墩几乎整个包住。张德祥说:“成捆的竹子被连根拔起,顺流而下,有些一团重达五六吨,桥梁根本经不起撞击。”

  为防止下一次洪灾来袭,五华县在水灾过后的半个月内连续发布了5份整治河道的文件,包括《关于县城鱼生船停业整顿的通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河道采砂管理实施方案》等等。其中整治河道采砂、鱼生船是重点。截至9月下旬,全县37个采砂场中有16个经验收合格后恢复了正常生产;20家鱼生船全部上岸。

  和河道整治相比,百姓更关心的无疑是桥梁几时才能建好。塌桥之前,塘湖村村民钟发全每天都要走过大桥到河对岸种地,“桥再不修的话,我的地也要荒废了。”他告诉记者。

  两年重建但资金缺口达9454万元

  重建大桥,资金的压力首当其冲。根据五华县人民政府制定的灾后重建计划,一连串资金缺口的数字让各个镇政府压力倍增:龙村镇塘湖大桥,预算704.73万元,省补216万元,缺口488.73万元;横陂镇锡坑大桥,预算1164.76万元,省补357万元,缺口807.76万元……

  孔章城说,根据相关规定,乡道桥梁建设主体是乡镇人民政府,“省财政补贴一部分、地方政府解决一部分,剩下的要靠乡镇自筹。”此次重建是按照每平方米4200元的造价来预算的,省里的补贴分为两种:大桥1500元/平方米;中桥800元/平方米。“但市里补多少、怎么补都还没定。”

  那么,建设资金缺额从哪来?孔章城介绍,主要是靠乡镇自筹,发动村民捐款,或向乡贤募捐。

  孔章城介绍,除去因“天兔”垮塌的9座桥梁尚未完成设计及预算外,其他38座桥梁重建总预算已达到1.3445亿元,除去省补助资金3991万元外,缺口高达9454万元。这些缺口主要由镇政府出面筹资,发动村民、乡贤捐款。

  龙村镇是此次桥梁垮塌最多的镇,因此筹资压力也是最大的——重修21座桥需要5291.31万元,一半资金缺口都在该镇。接受记者采访时,镇长李杜强趁机向社会求助:“修桥修路是大功德,希望热心人士能来龙村镇实地看看,帮帮龙村人。”

  李杜强说,龙村镇属于贫困偏远山区,镇里每年收入只有20多万元,政府运转完全靠转移支付的300余万元,“连一座桥的费用都不够。”

  “每天都是提心吊胆,担心村民摆渡出事,又发愁从哪弄几千万元的建桥资金。”李杜强说,灾后几乎每天都是寝食难安。

  李杜强介绍,根据实施方案,桥梁都要今年11月动工,但目前资金还没着落。“只要有企业老板愿意来捐资,只要有意向,都可以谈。不管是不是龙村籍、五华籍,都欢迎。大桥冠名,流芳百世都可以。”

  孔章城对于桥梁重建的资金也很担忧,“大桥一年半、中桥一年、小桥半年这样的工期,是建立在筹资顺利的情况下。如果地方上筹不到钱,两年也未必能重建。”

  现在,塘湖村村民急盼重建的塘湖大桥仍存在488万元的资金缺口。对仍有学生“摆渡”过河的现象,孔章城表示:“县里严禁私设摆渡过河。”

  不愿绕道远行,不能摆渡过河,村民只有眼巴巴地等着塘湖大桥修好。(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陈晨 南方农村报记者 胡新科 发自梅州)

【编辑:白琥】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