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东南亚外交新局:学习他国经验 寻找合作途径

2013年10月23日 14:24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10月2日至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印尼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0月9日至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在文莱举行的第16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16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第八届东亚峰会,并对文莱、泰国、越南进行正式访问。

  中国国家领导人密集访问东南亚,被形容为“集中发力东盟外交”。美国总统奥巴马因政府关门无法出席APEC会议,有些声音却无中生有地暗示中国会借机扩大在地区的影响力。事实上,中国领导人的此次访问并非刻意之举。中国对东盟的重视由来已久。周边外交是中国全方位外交战略四大布局之一,而与东盟关系则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中之重。

  中国东盟合作机制建设已日臻完善。10年前,中国就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同东盟建立起“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在东盟所有对话伙伴中,中国不仅是最早与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最早开启建设自贸区进程的国家,也是与东盟建立合作机制最多的伙伴国之一,双方已创建40多个合作机制和平台。

  中国于2010年与东盟启动的自贸区是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自贸区。自贸协定的签署对双边经济和人员往来促进作用明显。2012年,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额已达4001亿美元,年均增长22%,是2002年的7.3倍。自贸区建设有效促进了双方人员往来,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二大游客来源地。东盟已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第四大经济体。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已初具规模。自2009年东盟提出加快内部互联互通以来,中国积极响应。中国的贡献集中体现在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电力联网和交易、改善湄公河航道通航能力等方面。

  中国对东盟重大灾害的人道援助受到高度认可。2004年东南亚海啸发生后,中国向受灾国提供物资和现汇援助,派出救援队和医疗人员开展救助工作,灾后又向印尼援助了地震监测和海啸预警系统,提升该国地震和海啸预警能力。工程项目建设也是重要援助形式之一。此外,中国为东南亚国家提供科技和教育援助、人才培训、志愿者服务等。

  中国积极推进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中国与东盟国家举办关于南海海洋防灾减灾、南海海洋生态环境与监测技术等议题的研讨会。中国承办了东盟地区论坛30个建立信任措施合作项目,是该机制成员中承办项目最多的。在打击毒品、跨境犯罪等方面,中老缅泰建立了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

  尽管中国与东南亚关系总体发展良好,但近年来也面临更为复杂的形势。个别南海声索国要求东盟划线站队,试图将其与中国的双边领海主权权益争端变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问题,干扰了中国—东盟关系。同时,域外势力也给中国外交带来更多不确定因素。美国推动“亚太再平衡”战略,其军事层面动作明显。日本安倍首相上台后,频繁访问东盟国家,试图“形成包围圈,制衡中国”。

  在此背景下,中国一方面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巩固友谊。另一方面,中国并未对域外国家的行为做出过度反应。相反,中国乐于学习他国经验,并试图寻找合作途径。中国认为,日美在东南亚的经营都有其积极之处,例如两国以教育、环境、人文、卫生等项目为重点,注重改善民生。中国愿意在相关领域与域外国家加强协作。事实上,中国已与美国在气候变化、灾害预警与应急、能源政策、森林管理、渔业管理、疾病发现与控制以及野生动物保护等领域进行合作。中国将从容自信地开展东南亚外交。同时,中国希望其他国家与中国相向而行,共同惠及地区国家的发展。

  (人民论坛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部副主任)

【编辑:王安宁】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