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期待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发展动力

2013年10月28日 15:11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向社会公开了其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交的“383”改革方案总报告全文,迅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舆论认为,这个方案勾勒出了一幅详尽的改革“路线图”,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一个研究成果、为改革提供的建议。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方案的公布,为下月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起到了预热乃至升温的作用。

  中国的改革进程,不仅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国民所关心,也为联系日益紧密的国际社会所瞩目。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总体部署,那么,人们对这次全会充满期待就不难理解。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现代化进程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和进步。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社会进入转型期的背景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日俱增,对束缚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更加难以容忍,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继续推进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从这个意义可以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拉开改革大幕,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共同心声。

  但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对“383”改革建议可以有不同关注重点乃至不同解读,人们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盼望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即使仅仅从“383”改革方案所谓“三位一体改革思路、八个重点改革领域、三个关联性改革组合”这样极其高度概括的字眼来看,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跃然纸上,更不必说具体领域改革的千头万绪、千丝万缕。哪项改革更重要,哪些措施应更优先,自可见仁见智,但不能指望改革会得到所有人拥护。也就是说,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期待,更何况改革特别是深层次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调整,遭遇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挠。在利益诉求多样化、利益博弈复杂化之中,三个“有利于”依然可以是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重要标准,诉诸公平正义的改革也一定是最大公约数且能经受住历史检验的改革。

  看过“383”改革方案的人,都可能有如下深刻印象:政府既是改革的主导者,又是改革的对象。可以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进程中,政府处于十分关键的枢纽位置。而事实上,人们也可以约略看到,当下市场与社会的活力不足,乃是由于政府的行政权力过于强大。从那些不到位、难推进的改革领域,都不难看到政府对权力的迷恋与固执。另一方面,政令不畅的“堰塞湖”现象也屡见不鲜,一些地方政府很可能本质上处于改革进程之外的游离状态,管理不到位只不过是其极浅显的表象。基于政府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双重身份,未来改革的总成绩与政府改革的成绩应该存在重要的同一性与因果性。一言以蔽之,如果政府真正能做到壮士断腕,把自己的“命”“革”好了,去“革”别人的“命”才会有正当性和权威性。

  人们总结过往的改革,发现存在系统性、协调性不足的弊端,于是呼吁“顶层设计”。全局性、整体性改革,固然需要顶层设计,改革往往也离不开自上而下地推动。不过,在强调顶层设计的同时,人们也常常忽略过往改革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经验,那就是地方探索。地方探索不仅是顶层设计的一个重要源泉,更意味着以自身的积极实践表达对顶层改革精神的认同与呼应。(滕朝阳)

  (作者为北京青年评论家)

【编辑:白琥】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