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湖南启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建立空气质量预警机制

2013年10月29日 16:01 来源:湖南日报 参与互动(0)

  根据人民网10月28日发布的上周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空气质量最差10个城市排行榜,长沙位居此排行榜之首。紧随其后的是石家庄、长春、郑州、哈尔滨、呼和浩特、合肥、武汉、成都、重庆。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认为,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为雾霾。

  两大因素形成雾霾

  10月28日,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详解了雾霾形成原因。

  该负责人分析,雾霾形成原因复杂,概括起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的影响,一个是社会因素的影响。

  从自然因素影响来看:第一,地貌的状况,比如说这个地方的水面的多少、植被的情况影响霾的产生。第二,气候方面,主要是温度、日照时间、雨水多少。这些年的资料显示,温度越高、雨水越多或者日照时间越长,越不容易发生霾的现象。而在空气不宜扩散的情况下,污染物集中就会产生霾的现象。

  从社会因素影响来看,主要是人们生产、生活导致霾的产生。一是工业源的排放。主要是煤炭燃烧所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粉尘等等。二是机动车尾气。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占到PM2.5的1/4至1/3的比例。像长沙,汽车保有量140万台,并且每年还以20%的速度递增,汽车尾气对霾的“贡献度”很大。三是建筑扬尘。据不完全统计,在长沙建成区内有1500多个建筑工地,这些建筑工地产生的扬尘也是形成霾的原因之一。随着城镇化进一步加快,人们大量地向城市聚集,城市就像摊大饼一样越摊越大,使得城市中的空气很难扩散,这也是形成霾的原因之一。还有生活中形成霾的因素也很多,比如油烟没有经过治理直排等。

  三大举措治理雾霾

  针对目前的空气质量状况,该负责人介绍,我省已启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并着手建立空气质量预警机制;在省政府确定的十大环保工程中,明确了氮氧化物减排工程。比如,专门对空气中的硝酸盐尘埃(离子)进行脱硝。近年拟对36台火电机组装备脱硫设施,截至去年底,已有16台上了脱硝设施,今年准备再上10台,明年再上10台,到2014年底长株潭所有电厂完成脱硝工程。同时加强工业锅炉的改造。

  对机动车尾气,在长株潭地区率先对机动车进行检测,今年全部实行标志管理,不达标的车辆不能通过年检;对黄标车,从2015年起要实行限行,不能进入主城区。

  为综合治理雾霾,我省将从3方面着手。

  第一,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我省已建立环保联席会议制度。各个部门各司其职。

  第二,创新思路。雾霾现象由来已久,早在10年前,北京、上海这些城市就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我省也将积极运用这些城市的研究成果。

  第三,从今年到2017年,将从8个方面采取措施治理雾霾:

  ——优化产业结构,严格环境准入。把环保的门槛提高一点。比如在长沙这样的地区,环保部门不会再新批火电、建材和水泥、钢铁、有色、重金属等企业,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在长株潭地区将遇到很高的门槛。

  ——加强工业的点源治理。无论是电厂、生产线,还是工业锅炉,都必须满足环保要求,污染治理设施一定要按照要求建设好,要实行稳定达标排放。对落后产能要坚决淘汰。以干法水泥为例,目前我省应淘汰的产能还有3900万吨。

  ——大力推广绿色能源。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提倡绿色消费,支持风电、太阳能、水电发展,减少火力发电。

  ——提倡绿色交通。对长株潭3市的公交、出租车进行能源替代,推动3市的公交、出租车使用清洁能源;加快油品的改造升级;加快实施油站油气回收,空油箱里的油气要回收,不能任意排放到空气中。

  ——控制建筑扬尘。住建部门目前正在制定措施,进一步加强建筑工地扬尘管理。

  ——进一步加强对雾霾和PM2.5的监测、研究。进一步对成因进行分析,对症下药,依靠科技,提高防治水平。

  ——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使得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雾霾形成的原因,意识到减少雾霾人人有责,共同防治雾霾。

  ——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推动力度。这已经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记者 李伟锋)

【编辑:吴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