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保天下无饥寒 以法治织牢困难群众最后一道防线

2013年10月30日 21:15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天下无饥寒,是千百年来中华仁人志士追求的梦想,这个梦想正在加速走入现实。

  10月30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提出推进以法治方式织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安全网。会议提出,编织一张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确保网底不破,保障他们的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这是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的重大进展。

  无论什么样的社会,总会有一部分人因为疾病、自然灾害等各种原因陷入贫困,甚至于发生危及生存、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的事情,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规则就是优胜劣汰,这就需要建立一种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存发展权利的制度,让弱者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

  近年来,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民生的政策,其力度之大、效果之好,前所未有。在被认为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的社会救助方面,我们已经作了很多有益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正如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所提到的,也存在着保障不够,落实不力、制度“碎片化”等问题。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有针对性地破解难题,为社会救助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以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立足国情、借鉴国际经验,抓紧把已有的经验措施上升为法规制度。依法治国是我国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对法治的强调,表明了在法治已经成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背景下,更加强调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依法而治还意味着:这些制度建设,不会因为法律之外的社会规则而朝令夕改,也不因为领导人的变动而忽兴忽废。这将让人民群众消除后顾之忧、安心创业就业,对于推进市场化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当然,社会救助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重在“扶危济贫、救急救难”,不是构造一个“养懒汉”的制度。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强调,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并确保宝贵的社会救助资源真正用于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监督体系必不可少,各级政府要依法履责,增强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并且严肃查处骗取、挪用、侵占救助款物等违法行为。

  社会救助事关社会公平正义和安定稳定,以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将形成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基石,将对最终实现“天下无饥寒”梦想,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邹卫国)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