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武汉84家单位公布“三公”账本 民主党派首次公开

2013年11月04日 09:44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继2011年尝试公开“三公”细账以来,每到第四季度,我市部分市直党政机关、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会集中主动晒出因公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引起舆论普遍关注。

  今年“三公”账本有何特点?是如何出炉的?市财政局负责人一一作了解析。

  比去年增加16家单位

  民主党派首次公布“三公”经费

  截至目前,我市84家市直党政机关和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已公布2012年度“三公”经费,比去年增加16家。

   什么单位需要公布“三公”经费?

  市财政局介绍,需公布“三公”经费的都是市直党政机关、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今年公布“三公”账本的,以市政府系统单位为最多;此外,还有法院、检察院等机关,老年大学、江汉大学等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以及市红十字会、市妇联等全额拨款群众团体。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我市还有市九三学社、市农工党、市致公党、市民建、市民进、市民革、市民盟、市台盟(台联)等民主党派主动公开了“三公”账本。这在全国并不多见。

  账本出炉要过三关

  指定3天内晒“三公”经费

  “三公”账本是如何算账的?

  市财政局介绍,“三公”账本出炉要过三关:首先由财政局和第三方单位核查各单位出具的“三公”数据;然后涵盖在决算报告内,报送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还要由财政局批复。从今年开始,财政局要求各单位在做账时单列“三公”开支。

  原则上,财政局批复后3天内,各单位应该公开“三公”账本。

  今年9月25日,我市在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批复了2012年市本级决算报告。记者梳理发现,最早晒出“三公”账本的是市致公党,10月8日就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绝大多数单位则在10月30日—31日公布了“三公”账本。

  “目前,我们只是鼓励这些单位晒‘三公’账本,并没有制度规定其必须公开。”市财政局介绍说,“按照国家规定,省级单位必须公开‘三公’账本,市县级单位或在2015年就需强制性公开。”

  首设模板防止随意性

  住宿费、伙食补助费笔笔要算清

  眼尖的网友已经发现,此次我市晒“三公”经费的单位,账本格式基本一致。

  这些单位除公布了总数,还详细公布了3个子项目的经费情况。比往年更细致的是,3个子项目中,又详细介绍了账目清单、各自用途。比如出国总费用、批次、人数,还要说明住宿费、差旅费、伙食补助费、培训费、杂费等,并要说明用途。

  “今年我们特意给各单位提供了‘三公’账本模板。”市财政局负责人介绍说,“以往各单位在晒“三公”账本时详略程度不一,公开效果也大不一样。今年提供统一模板就是为了提高账本的公开度,防止随意性。”

  提醒“别藏得太深”

  部分单位仍然“羞答答”

  考虑到往年群众反映的各单位“三公”经费公示信息在网站上比较难找到,市财政局今年特意提醒各单位,在网站首页显眼位置登出“三公”经费,“别藏得太深”。

  记者看见,大部分单位贯彻了上述要求。如市教育局在网站“热点信息”栏目头条予以公示;市审计局在网页头条予以公示;绝大多数单位相关信息在“通知公告”、“政务公开”或“财政信息公开”栏目里予以公示。

  但也有少数单位仍然显得“羞答答”。如有的单位“三公”信息只在网站上待了一两天就“失踪”了;有的藏在二级甚至三级页面;有的给出了“三公”账单下载链接,但下载后的文档全是乱码。

  “让市民更方便地查询到,才是有诚意的公开”。有专家建议,开辟统一网页,供各单位晒“三公”账本。

  市财政局负责人表示,明年考虑更细化“三公”账本公开的位置、时间,比如规定信息必须在网站上挂满多长时间才能撤下。

  涨也公车 落也公车

  “以租代买”不失为省钱路径

  记者查询84家单位“三公”账本发现,公车开销仍是“三公”大头,大多数单位占比超过七成。“三公”账本上涨的单位,多半是由于新购了公车。

  半数以上单位“三公”经费有所缩减。市法制办“三公”经费降幅达到50%,市国资委下降40.9%,武汉新港管理委员会下降34%。其经费缩减原因,多半是由于削减了公车费用。如市教育局2012年“三公”经费比2011年缩减167.06万元。其中,公车费用一项就减少了111.48万元。

  有专家认为,缩减“三公”经费的关键还是在于管住公车。以租车代替买车,不失为一条可行的路径。(记者 蔡木子)

【编辑:杜雯雯】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