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旅游业应摆脱同质化的发展模式

2013年11月05日 13:48 来源:重庆日报 参与互动(0)

  日前,在2014世界旅游旅行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世界旅游业理事会预测,中国将在2023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经济体。

  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带动力,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完全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经济体。但现实是,旅游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也在拷问,该拿什么来支撑“世界第一旅游大国”的称号。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不论是文化资源还是自然资源,都极为丰厚。但资源丰厚并不意味着利用得好。当下,中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很多景区的盈利模式单一,门票收入是景区景点盈利的主要手段。于是,很多景区票价惊人,不断酝酿涨价,更有甚者,大景区里套着小景区,“通票不通”。

  显然,单纯的“门票经济”难以支撑景区,尤其是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简言之,我国在旅游产品开发与服务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除景区门票外,其它旅游消费还较低,尽管国内旅游业一直在提倡摆脱“门票经济”,打造全产业链,但目前的实际情况依旧不容乐观。

  我国政府已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中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若要实现这两大“战略目标”,就要打造有品质有内涵的旅游经济体。

  首先要摆脱同质化的发展模式,打造旅游“全产业链”,促进二次、三次消费。其次,也需要将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并与现代科技、信息网络等新技术的应用结合,提高旅游业的品质,真正做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旅游产品打造方面,增加消费者的文化体验相当重要,增加游客的主动参与,比如,一些经典的历史故事或场景,可以让游客亲身扮演体验,这比纯粹的走马观花效果会更好。某种意义上,旅游是一种精神消费,需要文化的深度介入,这也是体现竞争力和差异化的关键。唯此,我们才会让“世界第一大旅游经济体”名副其实。(侯金亮)

  (作者系本报评论员)

【编辑:白琥】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