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破解影响文化发展的深层次体制障碍

2013年11月07日 13:25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做好新时期我省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实现文化为民、文化惠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实现文化为民文化惠民,要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近年来,我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着力破解影响文化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推动转制文化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将改革不断推向深入。接下来,我们要认真总结推广文化体制改革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的关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切实做到导向不改、阵地不丢、活力增强。

  实现文化为民文化惠民,要体现文化事业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做到文化事业发展覆盖城乡,惠及全省人民。总的来看,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也存在着基层基础薄弱、城乡区域不平衡等问题。我们要大力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农村、贫困地区倾斜,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要进一步加强城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广泛深入开展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发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不断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实现文化为民文化惠民,要以调整经济结构为抓手,着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我省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文化资源富集,比较优势突出,地域特色明显,古代文化、红色文化、自然文化生物遗产等,均可以培育打造成为文化品牌,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为产业发展优势。我们要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通过市场方式,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精心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信息产业、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深度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培育新的增长点。

  实现文化为民文化惠民,要不断提高文化创作水平,努力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大力实施“巴蜀文化品牌”工程,精心组织重大革命题材、抗震救灾题材、历史文化题材、新农村建设题材、现代生活题材等文艺作品的创作与出版,打造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巴蜀气派的精品力作。广大文艺工作者务必坚持“三贴近”原则,积极培育植根群众、服务群众的文化载体和艺术样式,不断推出反映时代特点、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进一步提高我省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文化凝聚力量,鼓舞人心。当前,我省正处在推进“两个跨越”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抓文化就是抓方向、抓发展、抓民生、抓和谐的理念,积极稳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为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四川日报评论员)

【编辑:白琥】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