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型城镇化将释放经济长期潜力 深刻影响中国社会

2013年11月07日 18: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北京11月7日电 (记者 丁栋) 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对未来五至十年中国全面改革作出部署。此间观察人士预料,自十八大以来官方一直在着力推动的“新型城镇化”或将成为一揽子改革举措中的重要一“招”,为长期经济潜力的释放带来改革红利,深刻影响中国社会。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历史上的“农业大国”中国城市化快速推进,已经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发展到城市人口全面超过农村,但由于户籍制度、产业配套、公共服务的制约,人口城镇化还不够充分、城乡差距依然较大。

  截至2012年底,中国城镇化率已达52.57%,但相比于城镇常住人口的迅速上升,户籍人口的增速较慢,2012年底非农业户籍人口比重仅为35.29%,与城镇化率相差约17个百分点。专家指出,对于中国而言,未来的城镇化重点在于“人”的城镇化。

  事实上,今年“两会”以来,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新一届领导集体基层调研的重要主题,李克强在就任总理后首次离京调研时强调,要有序释放城镇化的内需潜力,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分赴湖南和黑龙江考察农村改革与发展,这些考察内容或将在全会上有所体现。

  “城镇化从改革开放以来有了明显的加快,但是和工业化进程相比,仍然明显滞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我们形成了两亿多农民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对中新网记者表示,围绕城镇化的发展要不断地深化改革,特别是要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农民工总数2.6亿人,占总人口数量约20%,其中外出农民工约1.63亿人,考虑到这一群体的增长,以及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往往意味着一家人集体落户,这一数字将远高于1.63亿。由于户籍限制,这些群体不能平等享受城市公共服务。专家表示,未来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提供更为均等化的公共服务,进而充分释放新兴城市人群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消费潜力。

  “我们测算,如果城镇化率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将有1300万人口进入城市,将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拉动力量”,郑新立表示,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将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如果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由现在的35%提高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50%,那么将新增1.1亿个就业岗位。

  郑新立认为,中国城市化对社会发展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如果体制、政策把潜力充分释放出来,能够使经济保持在快速增长期。根据研究,发达国家平均在人均GDP达到1.7万美元的时候,快速增长期才算结束,中国去年人均GDP是6090美元,到2030年,人均GDP达到1.7万美元,城市化率接近70%,工业化、城镇化的任务完成,还需要十几年的努力。

  中共十八大提出,要走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镇。目前,有18个省(区、市)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14个省(区、市)探索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初步为农业人口落户城镇开辟了通道。

  从城乡二元分割到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对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财税体制、经济产业布局等进行一系列改革,涉及到到经济、社会各领域,需要以更大的力度、从更高的高度推进全面改革。公众期待,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能进一步明晰城新型城镇化路径,继续释放改革红利,将中国的发展推入全新的历史时期。(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