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纪念改革开放35周年:梦想在召唤 改革再扬帆(2) 查看下一页

2013年11月07日 19:3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梦想的超越--勇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中国共产党人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攻坚克难,引领改革航船驶向梦想彼岸

  2013年末,一场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攻坚之战正在艰难推进。随着落后企业的关闭,相关人员的就业也在寻找新的出路。转型无疑是痛苦的,但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与此相比,更为深刻之处在于,产能过剩背后,有着诸多利益动机,源于地方官员对“官帽子”和“钱袋子”的考量。如何平衡结构转型与群众就业,如何改革干部任用体制和中央地方财税体制,至为关键。多重因素、多方利益的叠加,凸显出中国改革突破的难度。

  这是改革的复杂之处--

  35年前,改革给亿万人民带来了普遍实惠:冤案平反,农村实行包产到户,企业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知识分子摘掉“臭老九”的帽子……

  35年后,改革正面对日益多元的社会阶层,遭遇错综复杂的利益碰撞。

  “改革已进入胶着期。面对社会矛盾的堆积,发展风险的叠加,改革谁、谁来改,谁受益、谁受损,群体之间、体制内外、上下之间出现了复杂的社会心态。”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说,改革再出发,就是要重新解放思想、凝聚共识,重新进行利益的调整。

  这是改革的艰巨之处--

  全面深化改革,就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这是一幅4米多长的“万里审批图”,上百个不同颜色的小方块堆积排列,标明了一个投资建设项目的漫长征程:经过20个委、办、局,盖108个章,缴纳36项行政收费,累计审批工作日2020天,即便按最短的关键线路走,仍需799个工作日。

  2013年6月,广州市政协委员、民营企业家曹志伟接到中央编办参加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座谈会邀请函,随即把他绘制的这幅图寄到了北京。

  这幅图中,36项行政收费,占工程成本的比例高达11%。曹志伟说:“审批背后是部门利益。”

  据粗略统计,目前各级政府审批项目总数多达上万项。

  ……

  政府那只“看得见的手”伸得过长,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难以施展,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顽瘴痼疾。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一针见血:“更有甚者,地方政府变成公司,地方干部变成经纪人,地方权力主导资源配置,与干部考核体制和财税体制改革不到位有直接关系。”

  去年,宋晓梧到西部某地调研,当地的政协副主席高兴地告诉他:“我今年日子好过,招商引资5000万元指标完成了。”宋晓梧很惊讶:政协也有招商引资指标?得到的回答是,共青团、妇联、纪检都有……

  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已积存诸多恶果: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权钱交易、贪污腐败……

  转变,势在必行!但转变,又何其之难?!

  出口商品法检,不与国际接轨,却难以取消;能源资源价格改革,拖延良久……权力的背后往往是利益。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认为,以中国当下的改革形势而言,部门利益的藩篱和一些官员维护手中权力的欲望,比以往更为严重,改革的主要障碍是既得利益者。

  某种意义上讲,今天,政府既是改革的主导者,也是进一步改革的对象。改革需要壮士断腕,断别人的腕难,断自己的腕更是难上加难。

  在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看来,全面深化改革,核心就是放权、让利、开放。放权,不但向地方放权,而且向老百姓放权;让利,不但向地方让利,而且向企业让利;开放,不但要对外开放,而且要对内开放。

  这是改革的紧迫之处--

  全面深化改革,就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比利益分化更可怕的是利益的固化。今天,在一些地区和领域,社会财富分配的“马太效应”,社会阶层的板结固化,城乡、地区、行业差距的拉大,桎梏着经济的活力,撕裂着社会的共识。

  “如果说改革过去更多从增量利益的分配上入手的话,现在到了需要调整存量利益的时候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聂高民说。

  现阶段中国的改革,每一项决策,都可能受困于“做蛋糕”和“分蛋糕”的众口难调;每一步创新,都可能面临保守僵化和超越阶段的双重挑战;每一次突破,都可能遭遇“渐进式”与“闯关式”的路径选择。

  然而,改革,时不我待。

  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主体错位,城市与农村之间“二元”掣肘,体制内与体制外差距拉大,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不匹配,一些关系出现失衡、失范、失序,都亟待改变。

  “人口红利、资源红利的衰减,急需改革红利的弥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加宁说,“中国经济发展的矛盾不能再靠高速增长维持和掩盖。今后的‘中国速度’,比的不是增长速度,比的是转型的速度,说到底是改革的速度。”

  35年前,如绝地反击,不改革,死路一条。

  35年后,如逆水行舟,不改革,不进则退。

  改革,不可能一片坦途。但不管怎样的千难万险,我们必须要勇敢地面对这一代人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不管怎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必须要有百折不挠、一往无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气。

  深圳莲花山公园的东南角,一座名为“自我完善”的塑像静默无声地守望着这座改革的前沿城市:半身大力士用力挥舞着锤头和凿子,开山劈石、雕凿自身……

  中国改革的航船,正行驶在转型的“历史三峡”之中。除了激流勇进,我们别无选择!

  梦想的力量--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中国共产党将人民集结在改革的旗帜下,凝聚起实现梦想的磅礴力量

  小岗村,是中国改革的起点。这些“泥腿子”勇敢迈出的一小步,成就了整个中国跨出的一大步。

  35年前,按下“红手印”的18位农民,如今已有7人相继离去。他们当年以命相争的土地如今也相继流转。

  当年的红手印是在闫丽华家按下的。如今,老房已被推倒,代之而起的是闫丽华的“红手印”农家乐酒家。他们又在新一轮的变革中筑梦。

  人民,永远是历史的创造者、推动者。

  他们为改变命运永不停息的探索,正是改革生生不息的强大动力;他们追求梦想孜孜以求的进取,正是改革源源不断的巨大推力。

  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说:不要把改革归功于我一个人,我只不过是把人民群众中的一些创造加以提炼和概括罢了。

  35年来,从小岗村探索“大包干”到深圳特区“杀出一条血路”,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正是将人民集结在改革的旗帜下,才掀起了时代的巨澜。

  已是耄耋之年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曾参与党的历史上三份改革决议起草工作,谈起改革,他伸出三个手指:“我一辈子搞改革,说来说去三句话: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让人民共享。”

  站在新的历史关口,重新审视人民之于改革的意义,我们更能感受到这句话的分量:人民是改革的创造者,也应是受益者。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说:“我们这一代以改革开放的参照系看,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新一代人的参照系不同了,他们对社会公正和公平的要求不同,从这方面讲,不改不行。”

  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在《纽约时报》撰文指出,中国经济改革的前景比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任何时期都要好……而“公众的期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

  从吃饱穿暖,到吃好穿好,从精神文化的诉求,到权利意识的觉醒,人民对改革有了更多的期待和呼唤。

  从劳资纠纷到征地拆迁,从医患矛盾到环境保护……多领域暴露的改革问题,在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常修泽看来,都是一种市场化与公正化的角力。市场化的初衷,是要提高整个社会生产的效益;公正化的原则,是要维护和增进全体人民的权益。

  “改革很宏大,但要落在细处实处,要让老百姓受益,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沈阳市铁西区兴工街道九委社区书记杨丽华道出基层群众的心声。

  能不能倾听人民呼声,能不能调整好各方利益,能不能激发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已经成为改革能否发掘和实现新的内生动力的关键!

  “改革一定要联系人民,接地气。”四川省巴中市白庙乡党委书记张映上说,“抓住群众的需求,尊重人民的首创,就抓住了改革的关键。”

  人民愿望,是改革之源;群众支持,是改革之基。

  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改革要取得突破,不但需要领导人具有远大的目光和很高的政治智慧,还需要大众的积极参与和监督。

  “改革其实是一个函数,因变量是政治家的决策,自变量是公众的创造和推动。公众的创造和声音,一旦形成社会共识,政治家就可以利用共识突破阻力。”刘胜军说。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外界注意到,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从提出“中国梦”到出台“八项规定”,从反腐“老虎苍蝇一起打”到推进行政、司法制度改革,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不断从回应人民群众关切中,为改革寻求“最大公约数”。

  《求是》杂志研究员黄苇町说,改革在日益逼近一些改革者自身的利益。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取决于我们党的意志、勇气和毅力,取决于能否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激情的话语,将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与亿万人民的“中国梦”紧紧联系在一起。

  “高层的动作已经说明了改革本身的重要性,各方共识不言而喻。”中央党校报刊社社长兼总编辑谢春涛表示。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希望与困难交织,机遇和挑战并存,要实现中国梦,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共同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改革的力量归根到底是人民的力量,它托举着梦想之舟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编辑:朱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