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解析“官邸制”:仍需防以权谋“私邸”

2013年11月27日 08:58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探索实行官邸制”,三中全会《决定》中的寥寥几字,却吸引了全社会的目光。各路专家纷纷出镜解读,网络舆论对此褒贬不一。“官邸制”究竟是什么?为何会引发人们如此的关注?

  所谓官邸,是指国家为某些官员在担任公职期间提供的免费或低价的住所。美国总统的白宫、英国首相的唐宁街10号、法国总统的爱丽舍宫就是典型的官邸。美国的官邸制覆盖范围较小,只适用于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以及大中城市的市长,居住者一般只需每年交纳象征性的1美元房租。法国则既向部长、议员等高官,也向因异地任职、安全等原因造成没有住房的中下级公职人员提供住房,住房标准根据职务需要与地位确定。印度的官邸制大概最为宽泛奢侈,上至总统、总理,下至普通公务员,都可以根据《政府住房分配办法》享受政府提供的住宅。其中最大的官邸总统府占地近2000亩,每年维护费用超过10亿卢比。

  然而总体而言,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印度,官邸都不是私产,而是公产。“铁打的官邸流水的官”,上台就住,下台就走,西方国家的官邸制是与选举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倘若领导职务既终身又世袭,所谓官邸制也就无从谈起。路易十四的凡尔赛宫,乾隆爷的紫禁城,都不是官邸,而是私产。可见,官邸制乃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是与领导职务终身制互不相容的。

  今天谈官邸制,当然是因为中国已经从制度上废除了领导职务终身制。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还在讨论官邸制,就说明这个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官邸制”的背后纠缠着两大问题:高房价与反腐败。说白了,人们之所以关注“官邸制”,看上去是在关注官员任职期间的住房问题,事实上更多的是在关注官员的住房腐败问题。因此,解决住房问题与遏制住房腐败是探索官邸制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

  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官员任职期间的生活保障由国家提供,卸任期间的生活保障则由资本提供(比如到大公司担任高管)。由于任期较短,制度完善,加之房价也不算太高,因此官邸制在西方社会的推行相对简单易行。但在中国,多数官员一旦踏入仕途,往往便为官一生。这种情况下,推行官邸制时就必须多长个心眼:在任住官邸,卸任有私邸吗?倘若为官几十年的积蓄买个私邸还紧巴巴的,恐怕有些官员就会为自己留后路,要么想方设法将官邸“私邸化”,要么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求“私邸”。

  实事求是的生活保障需要考虑,但是关键还在于强有力的权力制约和监督。近两年来,各地的“房叔”、“房婶”、“房姐”、“房妹”如同雨后春笋般浮出水面,待到刘志军落马,涉案房产更是达到惊人的374套。追根究底,所有这些腐败案无一不与权钱交易有关。面对这种情况,只有通过坚决打击贪污腐败犯罪,住房腐败问题才会得到根本的遏止。政务官的官邸管理制度、公务员的住房保障制度、领导干部的住房信息公开与监察制度、异地任职的住房津贴制度,都是遏制干部住房腐败的有力手段。探索实行官邸制,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刘哲昕 作者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法律与人文综合教研部主任)

【编辑:朱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