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多地成立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专家:组长人选很重要(2) 查看下一页

2013年11月28日 15:29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过早谢幕的体改委

  近些年来,很多学者公开呼吁恢复体改委设置,甚至也不乏体制内的人撰文纪念上个世纪的体改委。实际上,这一现象与现行经济体制改革事务弊端日益显现有着因果关系。

  原体改委撤销后,它的一些功能转移到了国家发改委。发改委的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负责经济体制改革事务,其具体操作模式一般是该司与其他部委相关部门起草文件,然后再由发改委报送国务院进行批复。

  这在高尚全看来,似乎是很难兼顾的任务。“发改委本来是两个职能,一个是发展,一个是改革,通过改革来促进发展。本来这两个职能设置很好,但是运行结果不是很理想,给人的感觉是重发展而轻改革了。”

  另外,近些年,国家发改委因掌握众多重大项目审批权而受到不少批评和质疑,“发改委权力太大,相当于一个小国务院”。

  更有舆论批评称,手握许多重大项目审批权的国家发改委,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既得利益者。高尚全认为,原来的体改委超越部门利益,因而是一项合理的设置。“这也是我呼吁由‘利益超越’的机构来专司改革的初衷。”高尚全说。

  1978年底,中国开启改革之始并没有明确目标,一切改革几乎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当时急需一个高层机构来规划和协调改革全局。于是,1980年5月,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两年后,在原体改办的基础上,设立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时任总理亲自兼任主任,负责体制改革的总体设计,统一研究、筹划和指导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

  体改委成立之初就被赋予了四项任务:理论创新、设计总体方案、协调各方利益、组织试点。这四项任务则充分体现了“清议机构”的性质。

  从成立之初到1990年8月,除1987年至1988年由李铁映(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担任主任外,一直是由总理兼任体改委主任。

  “体改委志在改革。”1990年至1993年担任体改委主任的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陈锦华,曾撰文指出当时对这一新部门予以“高配”的原因:“小平同志讲过,总理的屁股一定要坐在改革上。因此,国家体改委一成立,就由先后两任总理兼任主任。”

  但到了1998年,在国务院机构改革中,体改委被降格成为国务院体改办,标志着从此退出国务院组成部门序列,人员编制从200人减至不到90人。

  降格后,原体改委组织制定企业综合性经济法规的职能,移交给国务院法制办和国家经贸委;组织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和审批中央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职能,移交给国家经贸委;指导和协调地区各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职能,则下放给地方政府。

  按照机构改革要求,降格后的体改办奉行三不原则,即“不开会、不讲话、不发文件”,成了真正的“清议机构”。

  在1998年到2003年的几年中,作为并无实质筹划、协调权力的体改办,虽然也拿出了几十个重要文件方案,但彼时的体改委已无力主导改革局势,其作用逐渐淡化。

  五年后,在2003年的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指出:将国家计委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体改办的职能并入新成立的发改委,具体业务由新组建的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承担。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陈锦华在2011年撰文感慨:“国家体改委机构撤销,人员没有留住,有些重要改革也没有继续深化下去。体改委消亡有点儿过早了,中国还不到这一步。”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