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三问北京购车摇号"升级版":600万辆保有量从何而来

2013年11月28日 20:5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三问北京购车摇号政策“升级版”

  北京28日出台新的小客车数量调控办法,实施已近三年的购车摇号政策有了“升级版”。针对久摇不中者的阶梯中签率是否公平合理?新能源汽车单独摇号难度有多大?2017年底为何将机动车保有量控制在600万辆以内?带着180万“摇号大军”的上述疑问,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阶梯中签率:“摇号要趁早”?

  北京市从2011年开始实施小客车购车摇号政策,三年来难度不断攀升。就在今年10月份,北京个人购车摇号中签率仅为1.1%左右,已是“百里挑一”的高难度。尽管此次发布的新细则对久摇不中者更加人性化,但对于手拿驾照、名下无车的市民来说却可能面临“摇号要趁早”的窘境。

  新细则规定,未来将根据个人参加摇号的累计次数设置阶梯中签率。累计参加摇号24次(含)以内未中签的,中签率为当期基准中签率;累计参加摇号25次至36次未中签的,中签率自动升为当期基准中签率的2倍;累计参加摇号37次至48次未中签的,中签率自动升为当期基准中签率的3倍,以此类推。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超过七成的摇号大军,却必须在短期内面对买车更难的现实。北京市交通委委员容军28日对记者表示,目前有145万申请人累计摇号在24次以下,累计摇号25次至36次未中签的约有39万申请人,累计摇号37次至48次未中签的约有2.5万申请人。

  “根据我们测算,明年首次摇号时,参加摇号两年以上的申请人中签率将在1.6%左右,参加摇号三年以上的申请人中签率将在2.4%左右,而参加摇号两年以内的申请人中签率则仅为0.8%。”容军说。

  这也意味着,145万参加摇号24次以内的申请人,在短期内将面临比今年年末更大的中签难度。对此,不少还未参加摇号的市民都表示,会尽早申请摇号,这样才能获得更高的中签率。

  600万辆“大限”从何而来?

  《北京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出到2017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控制在600万辆以内的目标,因此未来四年增量小客车指标额度仅有60万个,年度配置指标总量由24万个减少到15万个。

  为何要根据600万“大限”进行购车摇号?对此,北京交通和环保部门并未给出机动车保有量与治污缓堵之间的量化关系,很多专家表示,短期的摇号“限购”加码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具体的效果和影响仍有待观察。

  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李昆生表示,新细则确定的摇号数量,将让北京每年减排1500吨来自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对于到2017年底600万辆的保有量,他和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都认为是北京短期的“极限”。容军对记者说,北京目前每年的道路基础设施增量为1%,但汽车增长率却为4%。

  “在我看来最好不要有新增的机动车,但是这并不现实。”李昆生说,“摇号限购这毕竟是短期措施,未来要想减排、缓堵,还是要通过政策要求和宣传引导,减少机动车的使用,提高机动车购买的和使用的成本。”

  电动汽车摇号难度几何?

  近年来特斯拉等国外品牌纯电动汽车风靡全球,而在未来四年,北京也将在60万辆新增小客车中,设置17万辆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指标。

  北京交通部门表示,新能源车指标个人申请条件与申请普通小客车指标的条件一致。若申请数量少于当期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指标配额,直接配置。若申请数量超过当期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指标配额,摇号配置。

  从目前北京新能源汽车应用和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看,可以用“从零起步”形容纯电动汽车的应用。北京市科委新能源和新材料处处长许心超告诉记者,目前购买纯电动车的人非常少,而且充电基础设施也有待完善。

  据了解,北京将为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单设摇号池,凭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指标,可以购买列入《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和产品目录》中的纯电驱动小客车。此前,国家曾出台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有专家表示,有了地方政策的引导和国家补贴,预计明年北京电动汽车摇号或将“冷起步、热发展”。

  不过,很多市民表示,对混合动力的插电增程式新能源汽车没有列入摇号范围有些遗憾。许心超说,全球范围内特斯拉等电动车卖得最火,因此北京也选择纯电动车作为发展方向。然而,结合北京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计划,17万个示范应用新能源车指标并不会平均分配到今后四年中,而是按2万、3万、6万、6万进行渐进式配置。(记者 杨毅沉)

【编辑:吴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