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重庆日报:坚决杜绝公务浪费的“破窗效应”

2013年11月29日 14:08 来源:重庆日报 参与互动(0)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并发出通知,其中强调,“坚决维护制度的刚性约束力,坚决杜绝‘破窗效应’”。恰如“破窗效应”所言,一扇窗户被打破,若不及时修复,将会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甚至整栋楼被拆毁。制度不能落实,就会沦为形式,形成“破窗效应”。

  长期以来,公务浪费为群众所诟病。中央“八项规定”等措施出台后,公务浪费有所收敛,但治理公务浪费绝非一日之功,搞得不好就会抓一抓就见好,松一松就反弹,就会坠入“浪费—治理—浪费”的怪圈。此次《条例》的出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向性,标志着这项工作由运动式治理,走向制度化、常态化治理,意义深远。

  “破窗效应”启示我们,如果某种不良行为的出现,没有得到有效制止,就难免出现更多的问题,使“更多的窗户玻璃被打碎”。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想让制度不虚置,发挥应有的效力,杜绝“破窗效应”,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捍卫制度的威严,让《条例》落地生根。

  要做到及时发现,除了相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以外,还需要发挥媒体与群众的监督作用,让公务浪费现象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其实,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新媒体的兴起,群众的监督热情高涨。近年来,不论是抽“九五至尊”的周久耕还是“表哥”杨达才,都在网友的围观和媒体的关注中落马。“八项规定”出台后,一些官员躲到不起眼的会所大吃大喝,维持公款消费水准不下降;拿矿泉水的瓶子装名酒;用普通烟盒放好烟……玩起了“潜伏”,这更需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发现问题是处理问题的前提,建立相应的舆情反馈机制,对媒体和群众反映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及时发现,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反应,才能掌握主动,赢得先机。

  当然,对踩“红线”、闯“雷区”的行为更要迅速严厉处理。严厉惩处是对公务浪费最好的预防。有的官员公款大吃豪华宴、喝高档酒被曝光后,当地部门往往采取避重就轻的态度,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片面地以为,公款吃喝“不揣腰包”,不是什么大事儿,不仅处理力度蜻蜓点水,处理速度也是推诿拖拉。“破窗效应”对人们的心理产生相当程度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倘若公务浪费不被迅速严厉惩处,会让更多的人肆无忌惮地效仿,等到“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事后再去补救,为时已晚,将会极大损害制度权威和政府公信。

  《条例》的颁布实施,表明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符合群众期待。只有对违反制度者零容忍,做到及时发现、严厉查处,才能坚决杜绝“破窗效应”,才能保障制度的刚性约束力,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作风之弊、行为之垢。(侯金亮)

  (作者系本报评论员)

【编辑:白琥】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