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山东金融研讨会密集召开 各地各行业反应迅速

2013年12月10日 10:18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0)

  从最早的上海谋求国际金融中心试点,天津滨海新区改革到最近的深圳前海先行先试,再到备受关注的山东金融改革,无一不是金融改革的地方经验。不少市场人士认为,这场轰轰烈烈的地方金融改革将成为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突破口。

  一个经济大省的金融强省计划

  眼下的山东,气氛微妙而高涨,各种涉及金融的讨论、研讨会密集召开。“大家的干劲十足。”一位山东金融办的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对于山东的金融官员来说,金融一词的含义和重要性从未如此让人振奋。

  已过花甲的杨百川(化名)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办一家民营银行。

  杨百川第一次感到兴奋是今年的6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首次提出,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等。进一步发挥民间资本在村镇银行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次日,大洋彼岸的《纽约时报》撰文点评:“在中国,国营银行的垄断地位或许将被打破。”

  事实上,早在2001年,温州9家企业组成的中瑞财团就曾向浙江省银监局上报了成立建华民营银行的申请。

  之后,随着民间资金可以发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放开,中国一下子涌现了数千家小额贷款公司。民营资本将小贷公司看做日后向银行转型的跳板。

  终于,2013年8月7日,杨百川等来了这辈子最大或许也是最后的一次机会。当日,山东省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山东金改‘22条’ ”)。按照山东金改“22条”要求,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即探索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

  山东金改“22条”提出,培育发展社区类银行机构、互助型合作制保险组织和专业化保险机构。进一步发挥民间资本在村镇银行改革发展中的作用。推动村镇银行引入民营资本,优化股权结构,争取村镇银行3年内实现县域全覆盖。

  紧接着,2013年11月15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公布,决定提出,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

  中央和地方连续发出对民营银行的支持政策,让杨百川感觉到,“这次是动真格的了”。

  和杨百川的想法一样,但山东企业家刘吉民的进展明显要快。

  作为山东省小额贷款企业协会会长,2008年11月15日,刘吉民抓住中国银监会下发《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的机会,成立了省内首批、首家小额贷款公司——淄博张店汇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刘吉民坦言,现在他已提交了设立民营银行的申请和相关方案。同时,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发展民间融资机构的意见》的精神,刘吉民也开始筹备设立民营资本管理公司。

  实际上,自山东金改“22条”颁布以来,山东省金融办或许是众多政府机构中感触最深的一个部门。

  “金改方案以来,以省政府名义发出的关于金融的指导文件就有7个。”山东省金融办相关人士坦言,这样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舆论普遍认为,山东金改“22条”不仅发出了积极信号,还明确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这一实际命题。

  在山东金融办这位负责人看来,此次金改涉及银行、证券、保险、民营金融机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民间融资等金融全领域的改革,一个全新的山东省金融平台系统正逐步显现。该人士坦言,金改的措施“路径清晰,亮点颇多”。其中“发展股权交易市场和建立要素交易平台”、“发展民营金融机构、规范引导民间融资和推进县域金融创新发展试点”、“建设济南区域金融中心和青岛财富管理中心”三部分内容,将成为拉动山东金融业未来发展的“三驾马车”。

  “实事求是地讲,对于政策的出台我们抱有了很大的期望,希望借此机会能够让山东摆脱金融弱省的地位。”在采访中,多数受访者坦言,虽然这需要一个过程,但希望尽快在短期内让山东的金融环境有一个变化。

  给山东金融“对症下药”

  了解山东经济情况的人或许知道,山东经济总量虽很大,但金融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强。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山东省GDP总量50013.2亿元,排名全国第三,仅次于广东、江苏,但山东省金融业增加值只有2018亿元,仅占生产总值的4%,与粤、苏、浙等省还有不小差距。

  从结构来看,在山东金融业中,银行业比重过高,其资产占到金融业总资产的94%;保险业和证券业仅各占2%~3%。

  在信托行业中,虽然目前有山东信托、陆家嘴信托、英大信托三家注册地在山东,但陆家嘴信托控制人为上海陆家嘴金融,英大信托实际控制人为国家电网,均与山东当地无关。

  外界将山东省金融行业落后归咎于经济结构等原因。山东经济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传统型大企业多,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发育不足。

  在资源禀赋上看,山东省自然资源丰富,借此发展起了高耗能的钢铁、有色、化工、造纸等工业,并且贡献了大部分GDP,而金融机构也倾向于向大企业放贷,但是这种放贷产生的社会收益,在最近几年饱受质疑。

  在外界看来,正是看到了山东的金融“软肋”,新任省长郭树清才开始“对症下药”。

  郭树清曾公开表示:“山东省现在其实最缺的不是资金、土地、劳动力,而是人才,这是山东省的战略短板。”随后,山东省启动了与中央金融主管部门和金融企业的人事双向交流。

  而山东金改“22条”中,“营造金融业发展的良好环境”部分的重要一条,也是加强对金融业的人才智力支持。

  除引入人才之外,目前山东省重点推进的工作还有“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制”,这亦是山东金改“22条”之一:推进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创新,逐步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积极探索符合该省实际的金融监管体系。

  山东希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山东金改“22条”计划加大对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产业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山东省想改变经济格局,改变小微企业偏弱局面,首先需要金融活起来。

  金融业既可服务实体经济,本身又是一大产业,且处于产业的高端。“如果山东省实体经济的优势能够转化到资本上面,经济发展质量就会得到质的提高。”山东金融办主任李永健表示。

  其实,山东省金融业近几年也一直在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达到18.8%,2012年增长达19%,是GDP增速的两倍。金融危机爆发后,山东省2009年末还将金融办作为政府直属机构独立出来。

  作为山东发展金融业的纲领性文件,山东金改“22条”吸收了山东以往的成功经验。例如,县域金融创新等。而关于齐鲁股权交易中心的部分更是山东省金融领域的一大亮点。

  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在山东各地开办分支机构,经过3年的发展,挂牌企业达228家,托管企业339家,还推出了企业综合展示平台(展示板)和部分金融产品综合交易平台,并开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之先河,率先挂牌多种金融产品,在全国同类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山东金改“22条”中提出,该交易中心近期目标是打造全省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中远期目标是建立以资本要素为特征的金融综合交易平台。

  李永健认为,股权交易中心可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还增加了投资平台。这也是山东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部分。

  “22条”的山东效应

  由此,山东各地开始拿着放大镜、“字斟句酌”地研究山东金改“22条”涉及到自己行业的话语,而且个个反应迅速。

  日照市的反应最快。10月22日,日照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市金融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力争用5年时间,使金融业成为该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

  根据《实施意见》,日照将用5年时间,打造成为区域贸易金融中心和鲁南金融服务中心。同时还要把日照市建成区域性国际大宗商品集散中心和资源配置中心,实现该市在全国大宗商品行业中的价格风向标地位。

  山东金改“22条”提出,将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民间融资规范化,努力提高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支撑企业创新的能力。

  据山东省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一些具体措施已开始紧锣密鼓地实施。今年8月30日,山东省首个覆盖该省的上市路演中心在济南高新区正式启动。这一中心可为山东省乃至黄河中下游区域的上市公司、拟上市企业、新三板、高新园区中小微企业提供各种类型的路演服务,促进投资者与股票发行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除了鼓励企业发债、上市等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措施外,山东更注重发挥金改的“内涵”,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让企业及更广大的“三农”受益。

  山东金改“22条”提出,将促进农村抵押物创新。这也是山东金融业发展的一个亮点。近年来,山东省制定出台了《山东省海域海岛使用权抵押贷款实施意见》等文件,品牌、仓单、股权、海域海岛使用权、规费权以及农村土地使用权等抵(质)押贷款业务运用范围和成效不断扩大。现如今不少金融机构又积极行动起来。在山东高青县,当地农行推出“活牛抵押”的贷款,通过完善相关登记、风险分散等措施,成功破解“家有千万,带毛的不算”这一抵押难题。

  山东还将重点推动济南区域金融中心和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努力把济南建设成为立足山东、辐射周边省份、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金融中心;把青岛市建设成为国内领先、面向国际的新兴财富管理中心。“届时山东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地位不相称的局面将会大大改变。”山东省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山东保监局表示,各地正争取一些保险创新项目在山东省先行先试。比如,今年以来,济宁等地开展了政策性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试点,潍坊试点开展了订单农业贷款保证保险。各地也在积极申请试点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并计划试点发展天气指数保险等。

  证券市场上,直接融资渠道正进一步拓宽,山东省前三季度股票、债券两项直接融资合计1445.5亿元,同比增长30.6%。其次,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公司制改造完成,公司由事业单位转变为齐鲁股权交易中心、齐鲁证券等15家机构共同发起的企业主体,并在该省设立了38家分支机构,全省性股权交易市场框架初步形成。

  具体到各金融领域“龙头”机构的发展,山东金改“22条”明确推动恒丰银行完善治理结构,鼓励山东国际信托公司拓宽业务范围,引导齐鲁证券公司优化治理结构,不断开拓创新业务。此外,推动鲁证期货公司上市,支持泰山财产保险公司等注册地在山东省的保险公司拓展机构网络。

  实施细则的出台和落实,让包括杨百川在内的山东各界人士翘首以待。尤其是对民间金融的实施细则,被广泛看成是山东这次声势浩大的金融改革能走多远的“试金石”。

  金融改革如何“一招出而满盘皆活”

  日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金融专项方案对外公布,开始探索贸易金融的新模式。加上此前中国(上海)自贸区、深圳前海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地方金融改革将进入深度试验。在外界看来,这是地方金改由局部向全面推进的提速信号。

  上海自贸区与深圳前海金融改革,一个面积28平方公里、依托长三角经济群,一个面积15平方公里、依托珠三角经济群并连接港澳。作为中国未来加大经济对外开放的重要“试验田”,两者经常被拿来比较。

  从目前来看,前海相较于上海自贸区而言,其最大的政策优惠就是15%的所得税率优惠,这一优惠政策目前在上海自贸区内暂未实施。此外,2010年,国务院就已经批复了《前海总体发展规划》,这也意味着,相较于上海自贸区,前海有着近三年的发展优势。

  按照规划,前海产业主要集中在创新金融、现代物流、科研和专业服务、信息服务业四个方面,“任何制造业都不搞”。而上海自贸区的改革则是涉及金融、航运、文化等多个领域。

  “一个是国际金融中心,一个是改革试验的‘窗口’,两者的要求和定位有很大不同。”前海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王锦侠此前曾对媒体表示。他说,国务院明确要求,前海的定位是建设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试验示范窗口,上海则是到2020年建设成为与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据介绍,义乌的金融改革包括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加快贸易金融产品创新、完善外汇管理机制、推动人民币跨境业务创新、发展壮大本外币兑换业务、促进民间资本服务实体经济、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七方面的内容。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认为,这些都是局部的改革。“局部只是市场短期的利好因素,下一阶段改革需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统一考虑制度、市场等。”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匡贤明认为,金融改革涉及多方面内容,要素、组织、监管等缺一不可,具体包括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推进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加强金融监管。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显示出清晰而明确的改革路线图。受访人士认为,按照这一金融改革路径,未来三年中国金融领域改革将“好戏连台”。

  实际上,中国全面性的金融改革步伐已在各项政策中悄然加速。今年7月20日起,央行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8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决定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盘活货币存量。9月6日,中国时隔18年重启国债期货交易。央行行长周小川在9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明确提出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10月8日,并购重组分道制审核将开始实施,提高企业并购重组效率。

  “事实上,从过去几个月的金融改革看,改革加快推进已经按照这一思路展开。可以预期,未来一段时间的金融改革有可能会继续提速。”匡贤明说。

  市场化仍将是未来中国金融改革的主脉络。今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下一步要推进的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基本取向”,明确了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制度预期。

  未来中国金融改革依靠什么?李克强总理在论坛上提到:求得出一招能够影响全局乃至满盘皆活的效果。匡贤明认为,“这一招”是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包括金融在内的市场化改革,其核心就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金融领域的改革也是处理好金融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改革行政审批体制,放权给市场,一招推进,满盘皆活。贷款利率市场化,实质就是放开了政府对资金价格的管制。”匡贤明说。

  谭雅玲则提醒,金融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实体经济服务,而不应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十八大以来出台的金融改革部分相关政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金融改革提速明显,市场化脉络日渐清晰。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未来五年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做出了部署: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等等。

  2013年5月初,国务院提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操作方案的设想后,“资本项下”放开搞活、有序管理成为趋势,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实质性加快。

  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明确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加大向“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倾斜、助推消费升级和推动民间资本进入等八项政策措施。

  7月5日,国务院下发《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引领金融改革进入深水区。

  7月19日,央行宣布,将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这是继去年年中我国宣布放宽存贷款利率波动幅度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

  8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此举对于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盘活货币存量意义重大。

  9月6日,时隔18年后我国重启国债期货交易,意味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成为加速金融改革的重要一环。

  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其中,试验区内有关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先试的安排,备受市场关注。

  10月25日,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进一步夯实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

  11月15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公布,决定提出,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 记者  刘永刚  陈海东

【编辑:王安宁】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