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副省降正局”到底留了多少余地

2013年12月23日 09:09 来源:兰州晚报 参与互动(0)

  中纪委日前对10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发出通报,包括黑龙江副省级干部付晓光、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司长孙国庆等在内的多名领导干部受到党纪和政纪处分。与中央纪委之前三次通报更进一步的是,此次通报不仅人数更多,而且对违规违纪干部直接“点名”。

  这样的新闻,老百姓看后的反应,大多一个“活该”就可以概括,而一些官场中的人,看到这个难免会有些兔死狐悲,很可能觉得碰到这样的事情,只是副省级干部付晓光运气不好而已,“怎么就碰到了一个心脏病呢!”这其实不是推论,更不是臆测,因为在现实当中,有很多这样的实例。不光是喝酒致死人,在一些公共安全事件、突发恶性事件、敏感事件中,因造成的后果太严重,影响太恶劣,总有一些官员受到“牵累”,或革职或降级,但事过不久,我们几乎又能百分百地看到他们复出。他们能复出,侧面证明了他们为官的一些“能力”,也侧面说明,上面实际上是晓得他们的委屈的,当年撤职和后来的复出,只不过是演了一出戏给公众看而已。

  问题官员先是被高调问责,随后又被不经意地发现低调复出,几乎成了现实操作手法的铁律,千篇一律地沿着出事→问责→冷却一段时间→悄然复出→被发现→舆论哗然→解释复出符合规定→不了了之(个别新的任命被撤销)的不算完美但有惊无险的剧本往下演。这样的“剧”看多了,公众的思维也给打磨成了定式,既猜得中开头,又能准确地猜得出结局。

  那么,这一次呢?

  付晓光这么大的官儿“被实名”,被完完整整地推到了聚光灯下,接受公众目光的审视,毋庸置疑,这有着极为有效的警示教育意义,很多媒体和评论因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但是,我们更应该注意到,对付晓光的处理,只是“副省级降为正局级”,这对点名批评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起到了很大的削减效果,也为其以后的“翻身”留下了一块很好的跳板。在中央“八项规定”颁布、坚决“反四风”的大前提下,付晓光身为副省级官员,在旅游中敢“顶风犯案”,可以说其思想意识存在严重问题。但“副省长降为正局级”从根本上讲,并没有削去其手中的权力,也就是说,一些权力依然掌握在思想意识有严重问题的人的手里。

  如果不久的将来,付晓光或者同他一批受处理的官员快速反弹,甚至“官复原职”,那这次公开点名的积极意义恐怕会迅速沦为负值,媒体和评论给予多高的肯定都会成为一种自说自话。虽然社会公民意识的日渐觉醒,媒体监督力量的日渐强大,都给问题官员的复出增加了不少的难度,可总有不少被免职官员可以冒着重重困难很快地复职,尽管都是“静悄悄”的,但依旧是一颗公然插向公众眼睛里的刺。所以,这一次,给“公开点名”的掌声请缓些儿。且待时日,在我们确定看不到付晓光东山再起的的时候,再喝彩。(蔡宁祯)

【编辑:李欢】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