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湖北鄂州探索农村产权改革 千亩“死地”换上亿活钱

2013年12月25日 14:17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鄂州峒山社区的农业生态园休闲基地风光秀美。

外国游客参观峒山社区。

鄂州东港村发展特色农业经济。

  四川省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围绕提升城镇化质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走出一条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路子

  “从2010年开始,村民个人所交医保部分,统一由农业发展公司交纳;子女考取高中、大学的,按不同标准补贴5000元到10000元不等……“峒山村的发展,都惠及到每一位村民,农业公司包办了一切。”

  全域鄂州

  在鄂州有个常用词叫“全域鄂州”,意为把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把市域1593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科学布局,构建以主城区为中心,3座新城为支撑、10个特色镇为节点、106个中心村(新社区)为基础的四位一体的城乡空间格局,打造“全域鄂州”。

  专家观点

  农民享受平等公共服务

  在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徐勇看来,鄂州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尤为可取的是,农民集中居住之后,在公共服务领域极富特色,让农村享受到了城镇均等的公共服务,实现城市和乡村的共同发展。

  数据显示,去年以来,鄂州累计办理农村产权抵押贷款5000多万元,带动社会资本1亿多元。

  事实上,鄂州相继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20多项政策文件,形成了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勇闯“深水区”的设计体系,而鄂州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市农投公司两个支撑平台也相继而进,加速推进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徐勇称,鄂州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激活了“沉睡”多年的土地。让“死地”,为农村换来了“活钱”,注进了“血液”。

  城镇化不是“逼民上楼”,要追求以人为本的高品质城镇化,而不是简单的GDP增长。鄂州在城乡公共服务方面走在前列,但其产业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还不够。鄂州处于武汉的东大门,要充分利用“1+8”城市圈的作用,发挥大武汉的带动作用。

  无论是在家门口工厂上班的池湖村民,还是把地交给农业公司经营的东港村民,或是把村庄建设成为生态休闲旅游的峒山村,鄂州村民正在历经到“居民”的蜕变——如此这般的试点社区,在湖北鄂州城乡一体化的探索中,农村新社区已经有了63个。

  2008年,鄂州成为湖北省第一个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试图以一元化破除二元墙,建设成充满现代气息的新农村。

  同年,鄂州推出“全域鄂州”城乡一体化建设体系,这个湖北最小的地级市,正在进行着多个项目的改革试验,成为湖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改革试点区。

  种种之变,均由土地始步。鄂州市正在争创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试点方案即将上报到国家发改委。

  双赢

  建农村产权交易所

  56亩地“卖”900万

  去年9月28日,鄂州市农村产权交易所挂牌,石竹村“卖地”56.12亩,900万。这成了鄂州一条重大新闻。

  这是石竹村拆除旧村庄后,新建了新社区,腾挪出宅基地,增加56.12亩耕地面积,经过交易所,这些耕地被鄂州市城投公司以16万元的单价收储。

  然而,城投公司收储的仅是“虚”的指标,并非实实在在的土地。

  鄂州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解释,石竹村56.12亩复垦成耕地后,还归当地村组所有,土地使用权不变,但这些“虚”的指标被拿来交易,卖给其他需要占用土地的。同时,鄂州在保护全市耕地总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56.12亩商业和工业用地,这就创造了价值,被城投公司收储了。

  鄂州市农村产权交易所所长肖辉称,石竹村交易的并不是地,而是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不愿意耕种的,可以流转出去,拿土地租金。”

  去年,鄂州验收复垦的耕地面积1500亩。其中1023亩通过拍卖,被企业购得用地指标。这样,需要通过购买并获得用地指标的企业,才能参与土地拍卖竞标。

  据了解,自去年9月28日,鄂州市在湖北省率先成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以来,一共完成16宗1023亩土地挂钩指标交易,成交金额1亿6千3百36万元。

  此外,推进农村承包土地流转,该市土地流转面积占总面积的36.36%,涉及农户2.2万户,占总农户的10.9%。

  破题

  农村产权自由流转

  解决产业化资金来源

  318个行政村将集并为106农村中心社区、78个农村一般社区,可节约村庄建设用地6万亩。

  石竹村建新社区,钱从哪来?是由老板廖传超投资2000多万而建。不仅如此,廖传超还在该村流转了120亩土地用于种植、400多亩水面用于养殖,通过出售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还因此获得了475万。村民们则在他的种植园打工。

  石竹村的例子,反映鄂州在探索中破解的一个难题:一方面鄂州城区建设用地需求旺盛,而用地指标不够,另一方面,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始终不高、农村新社区建设资金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鄂州采取农民自愿自主、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等措施,推动农村产权市场化等,使农村产权能依法自由、规范有序地流转。

  肖辉称,改革内容主要是确权颁证和建立交易平台。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水域滩涂养殖权、农村房屋所有权五项权属确权颁证,建立交易规则和交易平台。同时开展城乡集体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和占补平衡指标交易。

  这样,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解决了农业产业化资金来源问题。土地指标交易,破除了农村新社区建设资金瓶颈。

  近三年,鄂州主城区的面积扩展了70%。通过农村中心社区布局规划,318个行政村将集并为106农村中心社区、78个农村一般社区,可节约村庄建设用地6万亩。鄂州成为继成都、重庆之后,全国第三个规范开展土地指标交易的试点城市。

  惠民

  社区垃圾专车运送

  村民过50领养老金

  土地流转,促生一批新型农业主体。鄂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到496家,注册资金达6.3亿元,占总农户数的9.89%。

  村民尹碧红是垌山社区的专职保洁员,按时上下班领工资。每天她清理出来的垃圾汇集专用垃圾池,然后由鄂城区里的专车运送到指定地点,最后是鄂州市负责处理。这在鄂州被称为“村组收集、乡镇清运、区级转运、市级处理”,得益于鄂州2012年9月开始实施的城乡一体化的一个环节。

  类似配套的公共服务正被鄂州逐步推进。供水一体化、城乡电网改造升级等均已展开,目前已建成7个电气化镇和90个电气化村,推进电话、电视、互联网三网融合,有线电视通村率达到95%,农村燃气使用率达到50%以上。此外,尹碧红说只要到了50岁,每月便能领取1000多元的养老金。

  在鄂州已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有10万人开始领取基础养老金,并连续9年调标,提高到目前的月人均1681元。去年,鄂州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19306元、9072元。

  然而,尽管城镇化率达到62.09%,但差距犹存。鄂州政府透露,近30万人生活在城镇却没有城镇户口,不能享受城镇居民待遇。

  服务

  一级政府三级管理

  村民30分钟办户口

  与别的村有所不同,鄂州农村的村委会都有一个公共服务站。村民家门口就能办证。

  东港村的吴志辉在广东打工,平时很少回家,这次他特意请假回老家给刚出生的儿子办户口。原本,他以为要跑不少部门,到村委会公共服务站一瞧,敞亮的办事大厅里,党群事务、教育医疗、人口计生、民政残联等5个窗口,其中结婚证、生育证等项目,只要证件齐全,立等可取,再也不用往城里跑了。吴志辉在递交一份申请表后,只需半个小时,他就到派出所给儿子上了户口,非常方便。

  2012年11月,鄂州市将33项行政服务项目下沉至基层,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可办理结婚证、生育证,申请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理粮食直补等,采取“印章分授”方式,专门制作了“鄂州市人民政府行政确认专用章”,替代10个职能部门钢印,基本实现群众办事不出社区。

  鄂州市综改办办公室主任吴宏发称,鄂州市作为省综合改革示范区,2012年该市创新管理理念,将过去的市、区、镇、村三级政府四级管理,转变为市、功能区、新社区一级政府三级管理,新社区具体承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小城故事}

  峒山社区

  现代农业打造休闲游

  流水潺潺,绿意盎然,鄂州的百里长港,是长江与梁子湖的水道,也是一幅如画的风景线。

  而今的峒山村,不仅是未来生态农业的典范,还是游人的天堂。今年9月24日,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与湖北省农业厅、鄂州市政府签署了现代生态农业创新示范基地合作共建协议,长港镇峒山村获批建设“现代生态农业创新示范基地”。

  蔬菜大棚 用太阳能发电

  蔬菜大棚上搭起一排排的铁架子,整整10多亩,架子上黑漆漆的一片,是太阳能电池板——这是湖北省首个能发电的“蔬菜大棚”,去年底落户峒山社区。据负责人介绍,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新能源运用于现代生态农业的新尝试,总投资705.86万元,年均发电量约300万度。

  陈又胜称,2009年起,峒山村通过科学规划,引导土地流转,以产业为支撑,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休闲生态、观光农业、峒山古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旅游新社区。

  陈又胜介绍,村北面成片的鱼塘一个挨着一个,鱼、莲藕、菱角也是游客的最爱;紧靠着鱼塘,是华中农业大学的农业示范田及科研试验基地,现代化的农业种植从实验室被“搬进”田间地头;村南部,引进浙江千亩花卉苗圃基地……就连村里出产的麦秆画,也成了游客必买的稀罕物。

  成立公司 集中管土地

  峒山村有11个村民小组,2723人,耕地面积11000亩。陈又胜说,峒山发展以生态环境为主的休闲旅游观光型农业,专门为此成立了农业发展公司。目前峒山村的管理是“三管合一”,也就是村党总支、村委会、农业发展公司为一体的一套班子、三块牌子的管理机构,村支书既是行政上的领导,也是农业发展公司的老总。所有的经营土地由农业公司集中管理。

  因土地经营权被流转出来的农民可以选择在农业公司打工,也可选择外出务工,而农业公司的收益,变成了他们的分红。从2010年开始,村民个人所交医保部分,统一由农业发展公司交纳……“发展惠及每一位村民。”(记者 罗道海)

【编辑:吴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