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中国开放再迎黄金期 西部开放拓展国家发展空间(3)

2014年01月02日 08:58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开放升级版挺起内陆脊梁

  广袤的西部虽然占去了我国版图的大半部分,但其区域经济发展一直较为落后,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的开放是从东部沿海向内陆逐步推进的,东部借势先行一步,而中西部尤其是西部,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洼地。我们期待西部开放升级版建设不断推进,为西部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挺起我国内陆发展的脊梁。

  以开放促进西部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外向型经济遭受严重冲击,传统的区域经济发展高地面临巨大的调整压力,向西看、扩大内需成为维持我国合理增长水平的重要选择。

  目前,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总体仍较薄弱,公路、铁路路网密度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21.5%和22.3%,投资建设的空间很大。消费同样如此。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加权平均)分别相当于东部地区的75.6%和6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各地区加总的17.6%,低于人口占比(27%)近10个百分点,市场潜力巨大。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8月召开的促进西部发展和扶贫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我国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在中西部。西部大开发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优先位置,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在东部,依靠招商引资形成产能然后再出口的发展势头已经放缓,推进内陆开放变得越来越重要。”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说,这要求我们必须由沿海开放为主加速向全方位开放推进,以开放促进西部的发展。

  对于西部地区而言,以往面向太平洋的开放多少有些鞭长莫及,而向西面向欧亚大陆的开放则具有天然优势。比如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心位置,与亚欧国家相近,理所当然地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再比如广西、云南,发挥自身优势,与东盟的合作也展现出广阔前景。而对于西部内陆地区来说,西北、西南两条通道条件便利,辐射作用巨大,将带动它们全方位提升开放的水平。

  “过去30多年,我国东部沿海开放成绩巨大,但西部开放明显不足。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大国,发展开放型经济、全方位开放非常重要,从这个角度看,扩大向西开放是一项战略选择,是国家发展的迫切需要。”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杨恕说。

  开放条件逐渐成熟

  其实,我国向西开放的愿望早已有之。

  “上世纪90年代,第二亚欧大陆桥修建完成,当时就提出过‘联合起来走西口’的想法,但内部外部条件都不成熟,内部是我国西北地区自身发展不足,不具备开放条件,外部是中亚五国在苏联解体后处于经济低谷,同样不具备合作条件。”杨恕说。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西部地区发展速度加快,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与此同时,经过多年发展,中亚五国的恢复性调整期结束,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期,具备了开放合作的基础。

  专家们认为,从更大的范围看,西部地区扩大开放的条件也已逐渐成熟。

  一是向西开放的国际通道初步建成。随着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建设、中哈第二条跨境铁路投入使用等,连接中国与中亚的交通走廊初步形成;渝新欧等国际铁路联运通道的打通,使西部内陆与中东欧、西欧之间搭建起一条贸易“快车道”。

  二是西部地区对中亚、中东欧、东南亚等地的投资贸易近年来快速发展,经济互补性逐渐显现。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欧洲企业投资中国西部,积极拓展西部市场,为西部地区向西开放提供了纽带。

  三是西部地区已经形成以成渝(成都—重庆)、关天(关中—天水)、新疆、广西等重点区域为“面”,以重庆、成都、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重点城市串起的经济带为“线”,以国家级开放口岸、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等为“点”的网状开放格局,涌现出一批“开放高地”,这为加快向西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诸多难题仍待破解

  在看到希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西部地区开放面临的一些瓶颈问题。

  重庆市经济信息中心主任易小光、亨嘉国际集团总裁杨杰等表示,西部地区向西的国际物流通道仍然偏少,且各类开放平台还严重不足。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保税区、进口口岸都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这种状况已经越来越制约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

  他们建议,国家层面应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推动交通、通信、能源通道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并在西部集中力量打造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开放高地”。

  另外,西部地区尤其是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适用的政策体系,绝大多数沿袭了沿海或沿边开放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的问题。

  比如,按现行监管政策,货物出口以在离境海关申报、查验为准,货物在内陆口岸申报、查验、放行后,往往还需要在离境海关二次申报、二次查验,影响企业进出口效率和成本。因此,亟需加快推动内陆沿海沿边通关协作,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提高口岸通行效率,降低通关成本。

  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志勇认为,由于周边一些国家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水平落后于我国,基础设施和口岸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同时双方又都面临土地、产业结构单一、资金等多方面制约,西部地区在对外开放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对此,黄志勇建议,我国应将跨境经济合作纳入国家战略统筹推进,布局一批国际物流基地、跨境经济合作区、资源加工转化区等,加强国别性研究和政策体系研究,提升边贸和国际物流发展水平,将沿边地区培育成我国区域经济的新增长极。

  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我国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综合承载力和发展支撑力,加快公路、铁路和航空通道建设。西部省区也要抓住东部产业转移的良好时机,构建跨国产业链,形成进出口生产加工基地,提升对外开放的互动性。(记者 聂建江 蔡国栋 潘强 张桂林)

【编辑:张培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