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控烟向领导干部开刀 治烟瘾还需硬手段

2014年01月10日 09:2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2013年岁末,中国禁烟控烟迎来了一项重大政策支持,一则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给2013年全年的落实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的努力添了重磅一笔。

  从公务接待放下酒杯,到禁止公款买月饼、印年历等,再到首先掐灭领导手上的烟头,八项规定出台以来的这一年多时间,一个个看似小处着眼的举措环环相扣,正将笼子编得越来越密,逐渐细化“三公”支出的经费渠道,挤压可能存在的腐败空间。

  “如果一年前公众对于下发这样的通知能产生多大的效果会有众多疑虑的话,那么,经过2013年的作风洗礼之后,人们对禁烟令的落实将会更有信心。”电话那头,长期研究“三公”问题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这样说。

  ①各地忙跟进 控烟好声音不断

  各级领导干部不得在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公共文化场馆、公共交通工具等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吸烟,在其他有禁止吸烟标识的公共场所要带头不吸烟。

  公务活动承办单位不得提供烟草制品,公务活动参加人员不得吸烟、敬烟、劝烟。要严格监督管理,严禁使用或变相使用公款支付烟草消费开支。

  ……

  这样严厉的措辞,来自于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央这一次改进作风的靶子,指向了领导干部手中的烟。

  两办的通知一下,地方版控烟禁烟新规迅速跟进,不少省市陆续出台了关于禁烟控烟的条例、法规,禁烟控烟好声音一下子风行全国。

  在兰州,1月1日起施行的条例规定,中小学、网吧、体育场等八大类场所全面禁烟,餐馆、酒店、娱乐场所等四大类区域限制吸烟。

  在长春,将于3月1日实施的办法规定得更细、力度更大:任何会议、公务活动中不得发放、提供烟草制品和摆放烟具,公务员不在公共场所和公众面前吸烟。

  在贵州,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发出的实施意见要求,办公厅行政处对用公款支付烟草消费的凭证一律不予报销;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尤其要加强自律,应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

  由于正值农历春节前,往年正是香烟销售旺季,禁烟令的冲击迅速传导到了市场,有媒体走访发现,一些地方的天价烟遇冷,甚至价格出现了腰斩的情况。

  作为从事控烟工作十多年的工作者,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常务副会长许桂华这几天的电话都被打爆了,“都是国内外同行、媒体打来的,认为中国控烟事业迎来了十年来最大的政策支持。”许桂华这样说,在她看来,两办的《通知》将是中国控烟履约进程中的里程碑。

  ②控的是烟

  反的是腐败

  此次的“禁烟令”,对领导干部带头不在公共场所抽烟做出了明文规定,还明确了公务活动中的禁烟。其背后,也正如两办的《通知》中所指出的,“近年来,在公共场所吸烟的现象仍较普遍,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在公共场所吸烟,不仅危害公共环境和公众健康,而且损害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听过那句流传很广的话吗,‘买烟的不抽,抽烟的不买’。你见那些领导干部抽的那些名烟,有的一条就上千元,有多少是自己买的?我看大家心里都有数。一包好烟,相当于一瓶中档的酒;一条好烟,相当于一瓶高档的酒。一场热热闹闹的‘年会’,可能就是一部车。”叶青这样说,小小一包烟,后头是腐败,因此说,我们控的是烟,抑制的是腐败,决非小题大作。看似管的是领导干部在公共场所吸烟这样的“小事”,实际上与禁止公款大吃大喝、禁止印送挂历等一样,管的都是民众深恶痛绝的“常见腐败”。

  事实上,在已查处的腐败案件中,每每总能看见高档烟的身影。比如因为抽高价烟被网友举报落马的南京市江宁区房管局原局长周久耕,被称为“天价烟局长”,最终在2009年10月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

  此外,往年每到年节,一些礼品回收店生意兴隆,他们的财源之一便包括了名烟回收,这些回收名烟的来路虽然各式各样,但与年节送礼滋生的腐败恐怕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老百姓是不会高价买烟、低价卖出的。”叶青说。

  除了送礼中产生的烟草腐败外,公务消费中也因为烟草的身影而滋生出不少问题,一些地方公款买烟,并以会议费、餐饮费、办公用品费的名义支出,或者走食堂经费中的公务接待账,成为“三公”经费乱支出的一个推手。比如山西省河曲县原政协主席开会时曾花6万多元公款购买150条中华烟,参会者每人每天发一包。湖北省公安县曾以“红头文件”形式强制摊派卖烟。

  也正因为此,不少分析人士都认为,此次下发的控烟通知,一方面推动了控烟的进程,同时,更有助于抑制吸烟导致的“烟草腐败”,因为通知不仅要求领导干部模范遵守公共场所禁烟规定,更要求机关内部禁止销售或提供烟草制品,严禁使用或变相使用公款支付烟草消费开支。这样一来,会务安排不再用烟,领导在公务活动中也无处可抽烟。

  ③六成男公务员抽烟

  治烟瘾还需硬手段

  最近,河南官员一句“戒烟太快容易内分泌失调”引起了热议。

  事实上,禁烟令下发之后,社会各界赞声一片的同时,一些烟民官员也是疑虑重重,还有的干部感到“发愁”:“我经常在办公室熬夜写材料,全靠烟提神,不让吸,这不要了命了?”

  不少人就表示,禁烟令虽好,能否真正得到执行尚待观察。分析人士认为,之前很多地方控烟规定流于形式,原因之一就是政策制定或执行者本身就是吸烟人群。根据调查,我国男性公务员吸烟率61.0%,吸烟的公务员中仅有37.3%表示近期有戒烟愿望。

  一些基层同志表示,一些地方抽不抽烟主要看领导,领导只要开抽,下面的官员就纷纷吞云吐雾。还有官员表示,干部之间都讲面子,尤其是领导抽烟,你不抽就不太好看。

  因此,本次两办下发的《通知》,要求从领导带头做起,可以说是选准了重要抓手,在一个单位里,要是“一把手”能带好头,控烟就一定能做得比较到位。

  不过,不少公众对“一把手”们会不会带头把烟掐灭,不少“老烟枪”怎么熬过这段痛苦期,仍心有疑虑。

  安徽省一名大学生村官表示:“如果领导在公共场合吸烟了,我们看到以后该怎么办?直接把烟掐了吗?谁来监管是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南宁某市直机关的办公室副主任的疑问是:“领导在个人办公室悄悄吸烟,是闻到烟味就罚,还是‘抓现行’才罚?”

  另外,过去,公款买烟往往以会议费、餐饮费、办公用品费的名义支出,成为监管、审计的难点。叶青认为,可以从烟草公司、烟草销售店来查,“查他们的发票,看销往哪里,就知道是不是公款买烟。”

  细化规定也很重要,“各地应该出台一些具体规定,比如详细规定在哪些地方、哪些时间段官员不能抽烟。戒烟当然不容易,不过,身为领导干部,就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就要更能忍一忍,要以身作则执行中央规定。要求老百姓做到的,官员首先要做到。”叶青说。

  监督也是一柄利器,群众监督才是最好的“禁烟药”。此次两办的《通知》明确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

  广西一公务员还提议,是否也参考动车的做法,在办公室安装报警装置,让“躲着抽”的人无处可藏。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文军建议,公众和舆论监督的渠道要力保畅通有效,各项制度、典型案例应定期公之于众,让群众看到成果,敢监督、常监督。

  在严厉的禁烟令面前,山东省一名干部说,为了一根烟出洋相、受批评、挨处分,不划算。左思右想,他准备戒烟。

  ④放下手中的烟

  提升健康和形象

  在1988年举行的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红线女在会场递条子劝在主席台上的邓小平莫吸烟,小平同志随即将烟熄灭,这一细节被写入报道,传为佳话。

  25年后的2013年的岁末,两办印发《通知》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

  可是,在媒体近期的一些暗访中,发现一些窗口单位和办公场所,仍然能看到抽烟的身影。这样的艰难拉锯,反映出的,是控烟之难。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姚宏文日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受烟草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7.4亿非吸烟人群遭受二手烟危害。每年有100多万人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约10万人死于二手烟暴露导致的相关疾病。

  都知道抽烟有害健康,但是,在很多人眼里,抽烟不仅是个人习惯,也是一种有效的社交手段。小小一根烟,被赋予了更多含义。

  “再比如许多影视片中,很多主人公,都是手中夹着一支烟,烟雾缭绕中,好思路就出来了。这样的引导,让人们对抽烟增进了亲近感。”叶青说。“但是,现代公务员的形象应该是健康向上的,通过禁烟等规定,对一些年轻的公务员,有很大约束力。我们知道,很多年轻人起初烟瘾并不大,在工作中才慢慢上瘾,现在从领导开始就控烟,有助于让年轻的公务员知道什么是健康的公务员形象,该怎么来正确约束自己,从长远来看,是有好处的。”

  此番从领导干部带头推行控烟,相信除了极少数烟瘾确实很大者外,多数人会在限令之下,逐渐减少吸烟的数量、频率,这样一来,不仅有益于自己的身体,也清新了周边环境的空气,让更多的人不必受二手烟的侵害。

  “我们的干部作风正在一点一滴得到净化,在中国尚无专门控烟禁烟立法的背景下,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示范,有助于倒逼一些领导干部戒掉‘权力烟瘾’,改进形象,干净做官,干净做人。”叶青说。

  本报记者 叶晓楠

【编辑:朱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