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8位外国科学家获中国2013年度国际科技合作奖

2014年01月10日 14: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意大利、美国、德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8位科学家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意大利雷达遥感专家法比奥·洛卡曾任欧洲地球科学和工程协会主席,现为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教授、意大利国家科学委员会成员、欧洲地球科学和工程协会和欧洲地球物理学会荣誉会员。2004年以来,洛卡教授担任中国科技部-欧洲空间局对地观测领域国际合作项目“龙”计划一、二、三期“地形量测”专题欧方负责人至今,致力于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在中国对地观测及地球科学领域的应用与推广,并带动一批欧洲科学家积极参与中欧对地观测领域的合作计划,为促进相关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推广起到重要作用。

  美国木材科学家许忠允是美国农业部林务局南方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曾获中国政府“友谊奖”等奖项。许忠允教授是改革开放以来中美林业科技合作的核心开创者,自1980年他促成首个中国林业代表团访美后,30多年来累计在美培养中国学者80多位,为中国在人工林材性及快速评价、木竹材高效利用和生物质新材料等领域显著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做出突出贡献。作为国际知名专家,他来华62次,足迹遍及26个省市上百家单位,并提名推举多位中国学者在国际组织中担任要职,显著提升了中国林业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

  德国海洋地质学家杨·哈弗是德国波罗的海海洋研究所地质室原主任,并在多个重要国际学术机构担任要职。他与中国合作长达20多年,为中国海洋地学作出重大贡献;他引进世界新技术,在中国沿海三大经济圈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重要创新成果;他推荐中国科学家参加主持国际地质大会,极大提升了中国学者的国际地位;他提议建立中、德、波、英等多国长期合作机制,促进海洋地学广泛的国际合作,推动中国海洋地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德国发育生物学家赫伯特·雅克勒现任德国马普学会副主席兼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享有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等多个学术称号。他高度重视同中国的合作,自上世纪80年代起他便以学者的身份多次到中国讲学,为中国培养留学生。雅克勒教授出任马普学会副主席后,不断拓宽同中国的合作领域,并一步步把双方合作推向深入。2005年,在中德双方的共同努力和其积极促进下,中国科学院和德国马普学会在上海联合构建一个新型的国际化研究机构——中科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标志着中德双方科技合作达到一个新水平。

  俄罗斯空间物理学家日列布佐夫是俄罗斯空间天气领域奠基人之一,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他积极推动俄罗斯科学院与中国科学院的科研合作,2001年,日列布佐夫推动建立中俄空间天气联合研究中心,在双边合作框架下,中俄科学家积极开展交流互访;2012年4月,他牵头俄科院日地物理研究所与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签署第三期中俄空间天气联合研究中心合作协议与大纲,为未来5年双方合作奠定了基础。

  美国纳米材料科学家王中林现任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高塔终身讲席教授、终身校董事教授和工学杰出讲席教授。他自1992年以来与包括厦门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中国多所教育和科研机构进行深度、高水平的教育及科研合作,共同攻克科学难题,获得一批重大原创性的科研成果,联合发表科技论文200多篇,极大提升了中国相关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他积极推动中国前沿科学研究中心及平台基地建设,通过促成中美联合办学、共同培养博士等为中国科技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改革做贡献。

  加拿大干燥学家艾伦·牟俊达现为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加拿大化学研究院、新加坡工程院院士。他自1984年起为中国的干燥领域高级人才培养、干燥新技术的研发及食品干燥产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在与主要合作单位江南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的长期合作中,联合培养博士(博士后)20多名、硕士10多名;参与研发的干燥系列新技术在合作单位产学研基地10多家行业企业实施,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美国制造工程专家倪军教授现为密西根大学吴贤铭制造科学冠名教授、吴贤铭制造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特聘顾问、密西根学院院长。近20年来,他倾力开展中美两国制造领域合作研究,推动中国汽车车身制造技术进步,使20多个中国国产轿车车型的车身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推动中国汽车发动机制造和燃料电池极板制造技术进步。他创建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促成美国通用汽车先进制造技术联合实验室等国际合作研究基地建立,为提升中国教学科研水平做出突出贡献。(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