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厦门获评首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图)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1月20日 10:24 来源:厦门日报 参与互动(0)

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助推美丽厦门建设。(本报记者 王火炎 摄)

  市质监局积极引导和帮扶广大企业走质量效益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本报记者 陈立新 摄)

我市保障房被誉为“厦门蓝本”,图为洋唐保障性居住区。

  (本报记者 郑晓东 摄)

推行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入选2013年度全国“质量之光”地方质监亮点。

  创建历程

  根据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年-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2年行动计划》明确启动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活动。全国共有103个城市申报争创。

  2012年9月,在 “中国质量发展论坛”上,全国首批争创城市名单公布,厦门成为25个争创城市之一。2013年9月,国家验收组提前一年对厦门进行现场验收,刘可清市长亲自参加汇报交流会。2013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出公告,正式命名厦门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创建成效

  通过创建,我市产品质量显著提高,产品质量合格率超过98%;工程质量有效保障,全市大中型工程及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均达到100%,省优质工程占全省总数近半;服务质量满意度不断提升,旅游投诉结案率和满意率均达100%,旅游购物连续3年“零投诉”,游客满意度连续3年进入全国前10位。

  2013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关于支持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厦门创建首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全力推动厦门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将厦门作为创新质量工作机制的全国试点城市”;当年5月,时任质检总局副局长刘平均来闽调研时,指出“厦门在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活动中积极作为,在发展质量效益型经济方面逐渐具有形成典型、成为蓝本的潜力和竞争力”;时任福建省副省长倪岳峰作出批示,要求支持并在全省推广厦门创建经验。

  我市历时近两年创建的“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终于开花结果。记者昨日从市质监局获悉,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发布公告,同意命名厦门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示范期为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全国25个争创城市中,厦门成为首批获命名的5个城市之一。

  实施质量强市战略,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部署。“质量是缔造美丽厦门的重要内涵和组成内容。”厦门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厦门经济特区成立30多年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生态环境良好,社会和谐文明,群众安居乐业,较好地发挥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和平统一的“三个排头兵”作用。但在当前,厦门的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任务繁重,要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质量是重要的抓手和突破口。

  近年来,我市将质量强市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弘扬“民生至上、品质厦门”的城市质量精神,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企业产品质量提升,着力打造知名品牌,强化重点环节领域质量监管,推动城市步入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轨道。

  1

  政府重视

  构筑质量强市“大格局”

  质量是城市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厦门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抓质量工作的重要性,市党代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多次对质量强市战略作出部署。2011年11月,我市在全国较早制定出台《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的若干意见》,制定了《厦门市质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将质量发展正式纳入城市发展核心战略和总体规划。市委书记亲自动员部署,成立由市长亲自挂帅、6个区和34个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对创建工作深入研究、推进,再动员再部署,各部门各负其责,协同推进,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2012年5月,市政府召开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明确提出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经过市政府申报、省质量强省领导小组推荐、质检总局材料审核、现场申述论证等环节,当年9月,在首届“中国质量发展论坛”上,厦门等25个城市正式获批成为首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争创城市。

  2013年,市政府出台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方案及任务分解,发布厦门市质量发展规划,全面开展创建工作。为确保创建工作措施到位,在制度保障上,我市先后出台品牌带动、标准化、计量等20多份配套文件,形成层次分明的质量政策体系,建立工作会议、信息交流、新闻发布、督查及评价考核、质量形势分析五项联动机制。在推动层面上,从 “党委、政府、部门、企业、社会”五个层面推进,建立以“区镇、行业、园区、企业”为主体的纵横交织、条块结合的工作网络。在经费投入上,市政府设立质量强市工作专项资金,包括品牌发展资金、标准化管理专项经费、放心食品专项资金、质量业务发展经费。

  2

  突破创新

  开创质量监管新模式

  在创建工作中,我市确立了“四个区”的质量发展战略定位,即“打造名优品牌产品的聚集区、创新质量发展机制的先行区、共享质量发展成果的示范区、深化两岸质量合作的试验区”,并大胆创新质量工作机制,实现了质量监管模式的新突破。

  “体制机制的创新,是厦门成立经济特区之初就被中央赋予的历史使命。”市质量强市办相关负责人说。在质量领域,我市的机制创新成绩也较为突出,例如,质量统计考核取得突破。我市高度重视质量考核工作,是全国第一个将质量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的城市,质量指标权重接近GDP指标,2013年还作为市委、市政府部署的重大任务进行考核。

  在厦门,“质量分析”已被纳入政府经济运行分析工作会议议题。自2010年起,市政府已连续3年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质量竞争力指数”,为地方经济与产业质量“听诊把脉”,指明“风向”。

  2013年7月,市质监局、保监局还在全国率先联合推行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建立企业质量信用状况与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赔付挂钩的费率浮动机制,从源头上保护受到损害的质量安全事故受害者的利益。2013年10月,两部门又联合率先建立企业质量信息共享机制。市质监局将出现质量安全事故或被纳入质监部门质量信用“黑名单”的企业、连续三年产品抽查不合格的企业以及获得各级政府质量奖、名牌产品、质量管理先进的企业清单定期共享给保险公司,支持保险公司提高风险管控能力,推动产品质量责任保险发展。质量诚信企业在政府采购、招标、资金扶持、贷款担保等活动中将优先获得支持,存在不良行为的企业将被严格限制,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联动机制。“福建厦门:推行产品质量安全责任险”入选《中国质量报》“2013质量之光”地方质监工作亮点。

  市质监局还在全国首创“问题企业约谈制”,约请问题企业进行谈话,与企业一起分析问题,为生产加工把脉,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企业尽快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去年,我市还建立了产品质量社会义务监督员和建设工程特邀巡视员等制度,成立首支大学生质量安全志愿服务队,形成共创共建的良好局面。

  3

  卓越强企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过程中,厦门企业发挥了较强的主动性。记者从质监部门了解到,近两年,我市广大企业自觉追求卓越质量,已有3家企业荣获全国“质量标杆”称号,6家企业发布《质量信用报告》,200多家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QC(质量控制)小组活动覆盖全市各行各业。“质量强市”不仅促进企业提升自身质量管理水平,而且促进我市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据了解,全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5年稳步增长,2012年我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88.15,位居全国前列。

【编辑:柳龙龙】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