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马建堂总结中国经济向好经验:不超发货币 不增加赤字

2014年01月20日 13: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1月20日电 (记者 董冠洋 庞无忌)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20日在北京总结2013年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经验称,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是重要原因,并特别指出“不超发货币,不增加赤字”,这防止了政策不当变动对市场机制的干扰。

  国家统计局当日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56884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7.7%。虽然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中国经济增速也在第二季度一度下滑至7.5%,但随后呈现出“稳中向好”态势,完成当年年初确定的7.5%左右的预期目标。

  马建堂分析说,国民经济能在2013年中期开始“稳住并逐步向好”,除发达经济体开始复苏,重要原因是官方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创新宏观调控方式。

  马建堂强调,这一创新体现在“明确区间、稳定政策、重在改调、长短结合”。2013年,中国官方首次明确提出要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要守住防通胀上限的“区间”,稳定了社会预期。在马建堂看来,“区间”确保了民众就业增长、收入增长、不受物价上涨过多的影响,“根本上还是为了改善民生”。

  “不超发货币,不增加赤字,为市场主体创造了一个可以预期的平稳的政策环境”,马建堂认为,当年中国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防止了政策不当变动对市场机制的干扰。

  2013年,官方力推“重在改调”的中国经济“升级版”,这也为稳固经济提供支撑。马建堂说,在稳定宏观政策的前提下,中国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结构调整要发展的潜力”;并“长短结合”,既着眼于解决当前问题,更着眼于为长期平稳可持续的发展打造基础。

  “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我想也是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马建堂称,中国将不断完善既符合中国国情、也符合市场规律的宏观调控方式。(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