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长江水利部门明确新时期治江事业5项重点

2014年01月20日 18: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武汉1月20日电 (周长征 徐金波)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刘雅鸣20日指出,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治江形势当前正发生深刻变化,未来将把完善长江防灾减灾体系、增强流域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推进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强化流域综合管理、提升流域机构自身能力等列为治江事业的重点。

  刘雅鸣当天在长江水利委员会年度工作会上指出,2013年,长江水利委员会在应对水旱灾害、加强流域规划、强化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同时也深深体会到,推进治江事业发展,必须坚决贯彻中央治水兴水战略和水利部党组决策部署,始终把推进民生水利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必须认真抓好治江工作顶层设计,统筹做好防洪保安、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流域综合管理,实现长江水利可持续发展等等。

  刘雅鸣说,当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引领下,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治江工作面临的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对治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另一方面,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将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治江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此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更是对治江工作提出了新使命。

  为此,新时期长江水利部门首先将着力完善长江防灾减灾体系。三峡工程的建成,使得长江总体抗灾能力显著提升。但是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洪涝、干旱灾害暴露出长江防灾减灾体系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发生常遇洪水和局部强降雨时,中小河流及城市防洪问题突出,山洪灾害严重;遇大洪水时,长江中下游河道安全泄量依然不足。部分地区旱情频发,抗旱能力不足,长江防洪抗旱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

  二是增强流域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统筹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优化流域水资源配置结构;围绕解决工程性、资源性缺水问题,积极推进建设一批大中型水库和其他骨干水源工程以及重点提、引、调水工程;着力推进城镇供水、灌溉水源及配套工程建设,增强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调度管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推动建立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河流规划、工业园区和城市发展的水资源论证,严格高耗水工业项目取水许可审批,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加强节水宣传和节水措施推广,不断促进节约用水和城镇化建设与生产力布局优化。

  三是推进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目前长江水质总体良好,但局部河段、水库和湖泊的水质、水生态环境有恶化趋势。要积极探索完善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和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推进建立完善水权制度与水价机制,健全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重要水生态修复治理区和蓄滞洪区生态补偿机制及流域上下游不同区域的生态补偿协商机制,探索地下水管理与保护制度,完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和治理机制。完善长江河湖管理、河道采砂、岸线保护等规划,加强规划约束,推行河湖开发利用和保护分区管理,合理利用河湖资源;开展河湖水域岸线登记和确权划界工作,依法划定河湖管理和保护范围,因地制宜推行河长、湖长制等管理责任机制;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审批,加强河湖岸线利用管理,确保长江河势稳定。积极开展流域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生态自然修复和预防保护,抓好生态脆弱河流治理,有序推动河湖休养生息,合理连通区域河湖水系,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保护恢复河流生态廊道,保障城市水系循环畅通,促进水环境保护和水生态修复。着力完善水量、水质等监测网络,加强突发性水污染应急监测体系和水资源保护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加强生态调度、水生态修复、水污染防治、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等关键技术研究,为水生态保护与管理提供支撑保障。

  四是强化流域综合管理。要在流域尺度上加强跨部门与跨区域的协同管理,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流域水、土、生物等资源,实现流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福利最大化和流域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健全流域综合管理机制。继续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流域水法规体系建设,推动建立适应流域综合管理的流域与区域、流域与相关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科学高效的议事协商和信息共享机制,以及民主便捷的公众参与机制。要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加快建立和完善流域规划与区域规划相结合、综合规划与专业规划相统一、水利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其他行业规划相衔接的水利规划体系,强化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确保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科学有序。要进一步完善水行政审批管理等等。

  五是提升流域机构自身能力。加强治江科技支撑,继续推进治江重大战略与技术问题研究,加强科研平台建设,积极开展科技交流合作与科技攻关,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推广,提高综合监测能力和水利信息化水平,不断增强技术支撑保障;进一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等。(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