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四底线:耕地量和质的保障底线

2014年01月22日 18:3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被称为“中央一号文件”的《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要鼓励探索创新,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尊重农民群众实践创造。

  新华社记者从中梳理了四大底线。

  耕地量和质的保障底线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禁农用地非农化。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认为,此举可以防止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挤占粮食生产的空间,不仅要保住耕地数量,还要保证耕地的质量。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耕地为20.27亿亩。但中国城镇建设和工业用地增加较快,优质耕地减少较多,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曾表示,当前中国土地产能缺口达到了20%。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

  据介绍,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也将从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红线,使吃粮的和种粮的一样,都有不能逾越的红线。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主销区要确立粮食面积底线、保证一定的口粮自给率。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切实保证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粮食量与质的安全底线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在重视粮食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对“谷物”和“口粮”设定底线要求,可以最大限度制止农业发展导致的环境恶化及食品安全问题。当前还必须在保障农产品安全的前提下,粮食安全问题才能得到真正可靠的保障。

  尽管中国粮食产量2013年首次突破6亿吨,比10年前增长了近40%,但由于粮食需求大幅增加,特别是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需求增加较快,近年来中国粮食自给率却有所下降。

  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国粮食自给率需维持在95%以上。这一数字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设定的国家粮食安全基本获得保障标准线上,即粮食自给率达到90%。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更加积极地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农业资源,有效调剂和补充国内粮食供给。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说,中国的新粮食安全思路提到“立足国内”“适度进口”,兼顾了产量与产能的关系,通过适当进口其他经济作物来保证谷物的基本自给,防止因过度耕种导致的粮食品质和质量安全问题。

  生态保护的红线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抓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保证修复区农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降低。

  数据显示,因草原退化、耕地开垦、建设占用等因素,中国草地减少了1.6亿亩;滩涂、沼泽减少10.7%;冰川与积雪减少7.5%。

  程国强说,中国农业资源环境已到了承载极限。耕地、林地、水等农业资源到了该休养生息的阶段,必须实现制度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农业资源要得到休养生息,政府必须要有配套措施,保证农民收入水平不降低。

  李国祥表示,中国多年来为粮食大幅增产付出了环境代价,未来持续快速增产空间有限。中国农业资源需要在多功能作用下“游刃有余”地发展,走农业可持续和现代化的生态发展之路。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的底线

  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中国农村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

  程国强表示,当前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和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的制度是农村土地流转及承包改革的红线,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能突破这条底线。

  中央一号文件规定,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强制推动。

  李国祥说,稳定承包关系不变就是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要使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达到最大限度的“稳定化”与“长久化”,保障农民利益。(记者刘斐 王建华 李琳海)

【编辑:燕磊】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