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月球车玉兔号还未“醒”来 已出色完成预定任务

2014年02月13日 08:0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马上到元宵节了,在这个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我们本可举杯邀月,与38万公里外的嫦娥三号和玉兔号共度良辰。未曾想,玉兔还没“醒”来,嫦娥“三姐”陪在广寒。

  2月10日,太阳升起在虹湾月面,也照到了玉兔号那白净的“屁股”上。这是一个本该苏醒的日子,“玉兔”却以一如既往的俏皮性格,和人类开起了玩笑,又在赖床?

  1月25日,月球车玉兔在微博上说,“啊……我坏掉了”,国防科工局也随即确认,在到月球后的第42个地球日,月球车的机构控制出现异常。此后,玉兔号便杳无音讯。

  留给她的时间太少。地球上27天仅相当于月球一天,算下来玉兔号都还没来得及度过月面的第二天。

  航天爱好者们反复念叨着《大话西游》里的经典台词:“我猜中了开头,却猜不到这结局。”是的,和所有的主角一样,玉兔号月球车在自己的探险故事里遇到了问题,她到现在还没“醒”来。

  不管是跟着长征火箭“大叔”的长途跋涉,还是和嫦娥“三姐”的翩翩落广寒,以及那标志性的自拍和月球第一步,玉兔号往日俏皮可爱、活蹦乱跳的景象都历历在目。

  这一举一动的背后,更有来自几十万公里外中国人的掌声和欢呼。尽管,比起世界上第一辆月球车苏联“月球车1号”,玉兔号迟到了43年。但是,这只蕴含着中国千年梦想的兔子,并未辜负时间的积淀和中国人的创新智慧。

  当玉兔号还在月面漫步时,地球上有关嫦娥玉兔是对苏联、美国探月任务简单重复的说法一度甚嚣尘上,但一个显而易见的细节是,玉兔车上采用的双目立体视觉技术、自主导航避障技术等,40多年前还根本不存在。而当玉兔号将其独家秘诀“遥操作”亮出来时,苏联第一辆月球车的“电视摄像操作”简直“弱爆了”。

  而对于中国人,玉兔号所承载的远不止这些“科技PK”——

  落月那天,还在嫦娥“三姐”怀里的玉兔可能不知道,她们的到来已经实现了一个壮举,那就是在1976年苏联“月球24号”探测器登月后,苍凉寂寥的月球时隔37年再度迎来来自地球人类的探测器朋友;

  玉兔可能也不知道,当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用160秒才走出了相当于一个半车体长的路程时,航天史已经被改写:人类自1972年阿波罗17号登月后,再无月球车在月面留下足印的记录就此终结;

  除了这些,玉兔还完成了她的“师父”——那些航天科技工作者交待的科学任务。而且,她和嫦娥“三姐”用自己的眼睛也已经让幸运的中国人看到了此前不可能看到的太空风景,以及月面视角的故乡——地球。

  正如一位科技爱好者所说的:你带我们领略了从未领略的景色,却经历了我们不曾经历的跋涉,忍受了我们无法忍受的严寒酷热。

  的确,即便是当北半球的冬季平均温度低至零摄氏度以下,身在地球上的我们仍然很难体会到玉兔号所在环境之恶劣。嫦娥三号任务宣布成功次日,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就担心起了这姐俩的安危,那天,玉兔车向着太阳这边的3个轮子,照射温度最高达100多摄氏度,另3个被遮住的轮子,已是零下十几摄氏度,一米多一点的间距,温差却是“冰火两重天”。

  这姐俩也因此未能逃出疾病的困扰。事实上,早在1月15日,“三姐”身上的地形地貌相机,就已经不能用了,对于这个曾给自己拍过照片的相机,月球车玉兔还专门发微博说自己很伤心。谁曾想,10天后,她自己也一睡不“醒”。

  在得知玉兔的情况后,有航天爱好者给玉兔号写了这样一番话:作为一名光荣完成了多项任务的机器兔子,即便最后是一堆电子废品,仍值得人类去缅怀和纪念。

  反观我们人类,有时则没有一种能拿得起放得下的气魄,以及正视科学敢于失败的胸怀。百分之百的成功率是所有航天人和国人的追求,却不现实,至少从科学上讲不通,远的不说,不包括嫦娥三号,世界上共进行了129次月球探测活动,其成功率仅有51%。

  吴伟仁曾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说,“如果真失败了,我们会感到压力很大”。随后,他讲了一个例子:美国阿波罗13就没有送上月球,3位宇航员在太空中经历了缺少电力、饮用水等问题,但仍然成功返回了地球,还被美国人称之为“辉煌的失败”。毕竟,这正是科学路上的必须积累的教训。

  如果嫦娥和玉兔失败了,我们会这么想吗?况且,玉兔号已经出色地完成了预定任务,而她在月球上的脚印,又何尝不是中国迈向深空的又一步呢?

  我们不知道,会不会有一个神秘的王子来到玉兔身边,将这位睡美人吻醒。但可以坚信的是,在不久的将来,她另一个姊妹嫦娥五号就会来看望她,而那一天,也将是国人续写嫦娥和玉兔神话的日子。记者 邱晨辉

【编辑:王安宁】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