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起草人解读《2013年美国的人权纪录》

2014年02月28日 13:04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最喜欢以"法官"自居、自认为最具有"正义感"的国家,肯定是非美国莫属了。美国政府常常对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横加指责,妄作评论,但偏偏对自身的人权状况百般遮掩,讳莫如深。事实上,2013年美国的人权问题依然严重,在诸多领域甚至持续恶化。

  两个小时前,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2013年美国的人权纪录》,对美国在各个领域的人权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

  2013年美国发生了30起死亡4人以上的枪击案,造成137人死亡。华盛顿海军海洋系统司令部枪击案导致12人死亡。美国实施棱镜计划对国内外长期开展大规模的监控,悍然违反国际法,严重侵犯人权。美国普遍实施单独囚禁酷刑,美国被单独囚禁者达8万人之多,有的甚至被单独囚禁40年以上。美国的就业形势仍旧严峻,失业率居高不下,最低收入家庭的失业率高达21%,无家可归者的人数持续增加,2011年-2013年美国的无家可归者增加了16%,美国农业童工大量存在,身心健康受到严重侵害。美国频繁在巴基斯坦也门等国使用武装无人机发动袭击,造成大量平民伤亡,2004年以来,美国已在巴基斯坦进行了376次无人机袭击,造成多达926名平民死亡。美国仍未批准或加入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儿童权利公约和残疾人权利公约,等联合国一系列核心人权公约。

  在这些问题当中,与美国民众的生命安全最密切相关的恐怕就是频频发生的枪击案了,据统计,美国每年死于枪击暴力犯罪的有11000人。而仅仅在2013--2014学年,美国就发生了至少11起校园枪击案。

  据美国媒体最新发布的调查显示,美国每年有7000多名儿童因枪伤而到医院就诊,平均每天20人。在住院治疗的儿童中,6%受伤致死。此外,还有3000名儿童在被送到急诊室之前就已经遇难。

  枪支的存在给美国民众的生命安全带来如此大的威胁和危害,但枪支管理却迟迟没有进入实质性程序。2012年,科罗拉多枪击案和桑迪胡克校园枪击案发生后,在舆论压力下,美国政府提出了包括扩大购枪者背景审查和禁止购买攻击性武器及高容量弹夹在内的控枪方案。但进入立法程序后,由民主党和共和党议员联合提出的控枪法案却删除了禁止购买攻击性武器和高容量弹夹的条款,仅仅保留要求扩大购枪者背景调查范围的条款。不过,即使这么一项相当有限的控枪法案,也在4月17日被美国参议院否决了。

  与此同时,美国各州持续放宽对私人携带枪支的限制。随着伊利诺伊州于2014年1月5日正式实施隐蔽持枪法,隐蔽持有和携带武器在美国50个州全部合法。这意味着,除学校、公园和餐馆等少数公共场所外,获得持枪证的人在其他任何场所都可以隐蔽携带枪支。

  美国社会消除枪支问题这块顽疾为什么这么难?《2013年美国的人权纪录》起草人之一、中央党校国际战略所研究员李云龙说,枪支问题涉及多方利益,谁也不肯轻易妥协,而人权纪录把美国的枪支问题放在第一部分,是因为它涉及的是人最基本的生命权。

  李云龙:虽说,美国一直都是特别强调,美国是保护人权的,而且世界上普遍也都认为生命权是一个最基本的人权,但是美国由于国内枪支泛滥,每年都有好几万人死于枪击事件,它国内有一些既得利益者,主要是有一个枪支制造企业,还有需要购买枪支的人,合成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根本就是控制不了,美国现在私人拥有的枪支已经有3亿支,差不多平均每个人一支是。

  除了枪支问题,人权纪录还指出,去年曝光的美国实施的"棱镜计划",对国内外长期开展大规模的监控,悍然违反国际法,严重侵犯人权。李云龙说,这种政府对民众实施的大规模、肆无忌惮的监控,是非常可怕的。

  李云龙:它一直都是批评其他国家,大家都觉得美国政府一定做的很好了,但实际结果,美国这样一个监控计划,等于是把所有人的信息都汇总到一起了,这个是很可怕的。棱镜计划,斯诺等登把它揭露出来以后,大家越来越觉得这是一个很可怕的计划。因为它是通过像雅虎、谷歌、Facebook、twitter所有这些,还有美国电话公司这些合在一块,互联网、电话公司都在一块,这些所有的信息在服务器里头,由美国的国家安全局把它搜集到一起,你的每一条通话、每一个博客文章、每一条微博、每个电话,它都在他那存着呢。你的这些活动全部都被人掌控,你个人几乎就没有隐私了,这个对隐私权的侵犯,对个人自由侵犯那是很可怕的。

【编辑:王浩成】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