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以核心价值观化解转型期道德建设难题

2014年02月28日 14:2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中国以核心价值观化解转型期道德建设难题

  中国两会召开在即,在近期进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重要内容。观察人士分析,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强调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将为中国社会在高速发展时期的公民道德培养指明方向。

  2012年11月举行的中共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几年前,广东佛山发生了轰动一时的“小悦悦事件”,2岁女童小悦悦在佛山某五金城先后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却都视而不见,最后是一位拾荒老人上前施以援手。

  这起有些出乎意料的“集体冷漠”事件,在中国社会引起热议,也引发舆论对中国社会一些领域道德滑坡的担忧。从官员、专家,到普通百姓,纷纷关注价值观领域的新问题,人们迫切希望改变那些道德领域的负面现象。

  有舆论还认为,社会风尚良俗的养成,不仅有赖每个公民的道德自觉,在所谓价值多元的社会中,中国的教育环境、新闻媒体等承担道德教化功能的载体,也面临价值取向的迷茫,有的甚至是错乱,一些现象亟待反思。

  专家指出,不少中国人陷入了“扶不扶”和“救不救”的纠结,其根源来自于核心价值观的迷茫和困惑。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既牵涉到个别人的职业道德和守法意识问题,也与中国社会传统的孝亲、邻里、伙伴关系受到冲击有直接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学院教授耿文秀认为,现阶段的中国社会,物质力量急速膨胀,在某些领域已经挤压了道德伦理,导致亲情、爱情、友情,以及各种美好的人性空间萎缩。她认为,从根本上说,需要更加重视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传承。

  今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他还提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孟建认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些无法依靠经济来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文化和精神领域建设的路径去探索。中共高层已经意识到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一些社会领域的“异化”现象。如何避免这些“异化”现象,真正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需要依靠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

  一些外国专家学者也注意到了中国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来因应转型期公民道德建设的需要。美国学者罗伯特·库恩曾指出,价值观如何重塑是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治理国家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十八大以后必然成为中国发展的关键词之一。

  长期从事跨文化价值观研究的上海外国语大学美籍教授史蒂夫·库里克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同时也使急功近利的处世态度被那些迫切希望尽快实现向上层社会流动的人群所接受,这有一定的特殊性,未来中国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通过社会治理和教化来改善现状,进而引领大众的价值取向。

  “中国要解决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的道德领域问题,让灵魂跟上发展的脚步,或将是一个跨度长达百年的艰巨工程;而事实上,欧美的一些国家也经历过类似的道德重建过程。”史蒂夫·库里克说。(记者许晓青 吴霞 张芽芽)

【编辑:吴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