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际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将给世界带来新机遇

2014年03月05日 09:31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召开之际,国际社会对中国全国两会如何推动经济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国外专家学者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首次全国两会将讨论落实全面深化改革部署,这必然会将中国发展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他们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认为中国发展将使世界各国受益。

  “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态度很坚定”

  巴西中国亚太问题研究所所长塞维利诺·卡布拉尔表示,每年的全国两会上,中国都会研究当前发展面临的挑战,总结经验并制定新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他说:“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态度很坚定,这是一个好的开端。保持这种态势,将真正帮助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

  卡布拉尔说,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对全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新的长征”,必然会将中国发展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并且很可能为世界带来新的气象。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所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可能会给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甚至是发达国家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南非标准银行投资银行战略分析师多纳尔德说,中国改革已走过了30多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下一步发展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和良好机遇,但同时中国经济社会也进入一个转型期,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因此中国深化改革非常必要。

  多纳尔德表示,全面深化改革将比过去面临更多困难和挑战,但也面临难得的机遇。西方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中国自身经济拥有雄厚的基础,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将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实现中国梦。过去的改革实践证明,中国政府有信心有能力引领中国发展,中国要坚持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

  “中国的经济前景令人乐观”

  高盛集团前首席经济学家、“金砖国家”概念提出者吉姆·奥尼尔说:“中国是真正的明星。10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超过我原先预期的7.5%。”“我认为,中国正在直面挑战,并努力做出调整。”奥尼尔说,“中国的改革令人印象深刻,中国正转向更高质量的国内增长,减少对出口的依赖。”他认为,全球经济将继续处在变革之中,中国的成功,意味着在衡量经济发展成就方面为世界树立一个标尺。他说:“对中国的经济前景感到乐观,预测在2027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中国处处长史蒂文·巴奈特说,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全球需求的重要来源,全球关注中国的发展。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无论对本国还是对世界都很重要。他说,中国正踏上一条更具包容性、环境友好型、可持续的增长道路。在新的增长模式下,经济增长会有所减缓,对此人们不仅不应忧心忡忡,反而应感到高兴,因为中国不再依赖短期刺激措施,而是在实施结构改革,这表明中国政府致力于使经济转向更加平衡和更可持续的增长模式。

  巴奈特说,中国经济仍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近期经济前景面临的风险非常低。“我们估计,从现在到2030年,中国经济平均每年将增长6%。从所有衡量指标来看,这都将是一个了不起的结果。未来很多年内,中国将继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为世界经济提供有益的支持。”

  “中国全面发展将使世界受益”

  “中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快速和平崛起,为整个世界提供灵感。”马里巴马科大学教授科内表示,“中国同世界共舞,中国全面发展将使世界受益,追求进步的中国值得许多国家学习。”中国是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发展好了,自然会带动非洲国家的发展。“我对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充满信心,对中国的发展前景表示乐观。”

  多纳尔德也认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深化改革将给非洲乃至全世界带来更多机遇,中国可以为非洲提供更多急需的投资,非洲还可以分享中国最新技术成果等。

  泰国《亚洲日报》副社长钱丰表示,中国经济保持了稳定健康发展的态势,既充分保证了就业,又有效控制住了通货膨胀。中国政府驾驭经济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非常强。尽管世界经济充满不确定性,中国经济仍将像一条大船一样,乘风破浪,快速前行。

  钱丰说,中国经济发展带动了东南亚国家出口的增长,东南亚国家普遍看好中国经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来东南亚投资,为东南亚的发展提供资金,并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同时,东南亚企业也纷纷进军中国,抓住中国发展的机遇。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日益紧密,是名副其实的命运共同体。

  奥迪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施泰德说,2014年,中国肯定会在全球经济中继续发挥领导作用。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许多变化。我们欢迎市场在中国的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有助于推动增长、竞争和创新。

  (本报记者吴成良、颜欢、苑基荣、张建波、李宁、刘歌)

【编辑:朱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