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李克强答问现身说法讲故事 离场前答“隔空问”

2014年03月14日 09:21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昨天上午,两会最后一项日程“总理记者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是李克强任国务院总理以来的第二次总理记者会。在持续1小时50分的记者会上,李克强回答了16名中外记者的提问,三次夸奖国外记者中文说得好,两度以亲身经历解答问题,甚至在离场前,还在回应记者的“隔空提问”。

  3次

  夸外国记者中文说得好

  在持续1小时50分的记者会上,李克强总计回答了16位记者的提问,其中国外媒体记者提问有7个。在提问中,外国记者们一口流利的中文,也令李克强刮目相看,并频频称赞。

  在回答英国《金融时报》记者提问时,李克强夸赞他:“你的中文说得很流利,也很标准,我听懂了。但是因为这是中外记者招待会,还得请翻译做一次翻译。”

  新加坡《联合早报》的记者提问后,李克强再次夸赞他道:“你的中文就更标准了,但是还是需要再翻译一次。”

  最后得到李克强“佩服”的是英国路透社记者,“我确实很佩服你们这些驻华记者,能这么流利地说中文。”

  2度

  以亲身经历解现实问题

  在昨天的总理记者会上,李克强不止一次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回答记者提问,如回答中国和周边国家关系时,李克强提到,去年访问东盟国家时,在越南访问期间,他趁晚上工作之余,到宾馆附近的一家小店,和店主拉家常、询问她的生意。“那个女店主当时就认出我了,她说欢迎中国客人 来,我想这也是给她带来生意啊。”李克强说。

  而在回答对中国改革的决心时,李克强更讲出了30多年前,他在农村当村干部时的经历。李克强说道,那时候起早贪黑,恨不得把每个劳动力当天干什么都给定下来,结果呢?到头来就是吃不饱肚子。后来搞承包制,放开搞活,农民自己决定干什么、怎么种,几年时间温饱问题就解决了。“当然,我们现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目标有个过程,但古人说‘吾道一以贯之’,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假以时日,必有成效。”李克强说。

  16问

  总理离场前答“隔空问”

  过去11年的总理记者会上,也曾不止一次“破例”增加最后一问。今年回答完13问后,李克强说:“快到吃饭时间了,但是主持人希望再问两个问题,大家愿意吗?”听到记者们回答“愿意”,他笑着说“那好吧,我服从公众”,他又接连回答了两个问题。

  “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回答完最后一个问题,李克强笑着说:“中国人说民以食为天,所谓民是众的意思,你们加起来远远超过我一个人,还是要让大家不能挨饿”,随后,他再次感谢记者,站起来向大家挥手。

  见总理准备离场,没得到提问机会的一名香港记者大声问“今年会有新的惠港政策出台吗?”总理笑着驻足回答:“凡是有利于香港繁荣发展的事,我们都会去做,过去是这样,今后还会是这样”。算上这个问题,李克强今年一共回答了16个问题。

  ■专家点评

  外媒问题转向关心经济民生

  昨天,中国政府网邀请了人民日报高级编辑、原国际部主任吴长生,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毛寿龙,在总理记者会上进行实时解读。谈起总理记者会总体印象时,吴长生表示,今年提的问题都比较平和,没有什么特别难的、刁钻的问题。总理回答也很平实、实在,没有回避。

  对此,毛寿龙也表示,过去国外比较关注中国的政治问题,也关心中国的社会问题,现在应该说有一个基本的转向,就是更多关心中国的经济问题和民生问题。“实际上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涉及到一个国际关系问题,中国的经济关系好了,发展了,民生搞好了或者国内问题解决了,国际很多问题也就解决了。”毛寿龙说。(京华时报记者 商西)

【编辑:杜雯雯】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