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兰考驻守日记:心里装着群众 群众会念你一辈子

2014年03月18日 09:30 来源:大河网 参与互动(0)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曾把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为什么焦裕禄已离去半个世纪,仍被人时刻怀念,并能够催人奋进?

  日前,河南商报记者驻守兰考,渴望用一个平凡的视角,解读焦裕禄精神永驻的根本原因。

  从郑州往兰考,一下高速,焦裕禄衣服披肩、叉着腰、踌躇满志的照片就映入眼帘。盯着这张熟悉的照片,我突然发现,我对焦裕禄精神的了解还远远不够。我们,都需要找个时间,来一场精神洗礼。

  3月14日 晴

  一个记录历史的日记本

  当车驶进兰考时,我还和很多人一样,对焦裕禄的印象,仍停留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和电影《焦裕禄》里。

  然而,当80岁的孙世忠颤抖着手,掏出一个纸张泛黄、书脊磨烂的日记本,在阳光下慢慢地读时,时光,仿佛一下子穿越到50年前。

  孙世忠是兰考葡萄架乡葡萄架村老支部书记,这个日记本上,记录着1964年3月12日焦裕禄组织召开的电话会议精神。

  “抓紧时间关心群众生活,社员有劳有逸”,“不准买汽车马车,主要买架子车和牲口”,“送肥料运输不要叫小孩拉”……

  话都是大白话,可是透过这些话,能真切感受到50年前的焦裕禄,对群众的那份惦念与责任。

  这一天,距离焦裕禄离开兰考,被送往开封的医院,只有11天。

  一个铭刻记忆的老屋

  红庙镇双杨树村的姚留学老人更是把我带进了“时空现场”。

  姚留学的家是个两进的院子,种了不少花木,贴着瓷砖的两层小楼很气派,可小楼后面却是一处破旧的房舍。当年,身为县委书记的焦裕禄就曾多次走进这间老屋,和大伙商量如何走集体经济、自力更生的路子。在兰考的很多村里,都曾有焦裕禄召集县里干部开会的旧址。

  之后的半个世纪,姚留学的院子进行了4次翻新,但独独把这个老屋保留了下来。曾有人劝他把这旧屋拆了,还可以扩大一些住宅面积,可他说:“焦书记当年在这个破屋里,见砖坐砖,见石坐石,和群众打成一片,留下这间老屋,就是要提醒人们不要忘本。”

  给群众办事,就是好干部

  在兰考,采访到的人大都能忆起一两段与焦裕禄的往事,很多人不过是平头百姓。

  这让我心里充满惊讶,要知道,从1962年年底到1964年春天,因病魔袭击,焦裕禄在兰考工作的时间只有475天。

  姚留学老人说,他们村还好,可在有些地方,基层组织涣散,有的村连村部都没有,有的乡干部群众几乎见不着,和焦裕禄捋起裤腿种红薯相比,差距太大了。“不需要做啥惊天动地的事,只要走到群众中,给群众办事,就是好干部,老百姓就是从一件件小事中看党员干部的。”

  孙世忠老人也说,有的群众政策,除了在电视上能看到,平时见不着。“现在的干部就该学学焦书记为人民服务的劲头。”

  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就会念你一辈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步步深入基层,正是老百姓渴盼的。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郑筱倩)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