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蓝皮书:京津冀城市群呈超大城市“极化”效应

2014年03月25日 22: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 丁栋) 25日在北京发布的《京津冀蓝皮书》显示,京津冀城市群超大城市资源高度集聚,呈明显的“极化”效应,区域内部城镇化发展极不平衡,中小城市吸纳力不足,人口加速向中心城市聚集,这种不合理的城镇体系结构导致区域发展缺乏支撑力。

  蓝皮书指,京津冀城市群35个城市人口规模相差悬殊,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共8个,50万-100万的中等城市3个,50万以下的小城市达24个,城市数量呈“哑铃”型。从人口结构看,天津和北京两个超大城市容纳了京津冀地区人口的60.82%,远大于其他中小城市总和,超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其他城市人口规模偏小,人口分布呈“倒金字塔”型。

  分析称,不仅人口规模分布差异过大,而且经济实力与经济结构也相差悬殊,2012年,京津两市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京津冀地区的41.7%,GDP占53.7%,财政收入占70.9%;同期,河北省主要依靠投资驱动,产出效率较低,财政收入不足,难以对众多中小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和财政支持,导致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城市对产业、人口以及高端要素的吸纳力不足。

  从京津两市周边新城的发展来看,也存在着城市功能不健全,各功能之间在发展时序上不协调等问题,如有的产业发展先行,但公共服务发展滞后;有的居住功能发达,但缺乏产业支撑;有的城市定位不明确,缺少综合功能做支撑。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城及中小城镇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等方面作用的发挥。

  蓝皮书主编、首都经贸大学教授祝尔娟指出,京津冀城市群目前处于城市群发展的组接阶段,中心城市集聚力强而承载力弱,中小城市吸纳能力弱而承载能力尚有潜力,未来应重点促进城市间交融与融合。促进京津冀城市群空间优化与质量提升,应以谱写京津“双城记”为突破口,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