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分析称中国一季度PMI数据或欠佳 GDP或跌破7.5%

2014年03月31日 16:40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导读】本周中国PMI将要发布、日本17年来首次上调营业税……一系列风险事件让市场方向难以辨别。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数据,截至2013年12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5.26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7%。初步计算,去年末,我国外债的负债率是9.4%,债务率是35.6%,偿债率是1.6%,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为17.7%,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

  总体来看,去年我国外债变化呈现两大特点,外债总规模快速增长;中资金融机构外债余额增长推动了登记外债余额的上升。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银河期货宏观经济研究员赵先卫表示,从数据本身来看,实际上我们目前整个外债负债率仍然偏低,还是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相对于截止到2013年年底,我们有差不多近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言,目前差不多5.26万亿人民币的外债实际上占我们整个外汇储备的比重比较少,目前我们有庞大的外汇储备,能够支撑我们目前整个外债。外汇管理局公布这个数据,可能跟这一段时间人民币贬值,目前国际很多舆论对于我们国家的债务问题强调的特别多有关系,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这个数据也间接说明目前我们整体的债务是可控的,而且我们有庞大的外汇储备,也并不支撑人民币接下来会出现非常大幅度贬值的预期。

  今天是3月份的最后一天,我国第一季度的宏观经济成绩单将于4月,也就是明天开始陆续出炉。本周,我国将发布PMI指标。之前的3月汇丰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为48.1,创8个月以来的新低。本周即将公布的PMI数据,如何分析?

  赵先卫预计,从整个一季度来看,我们整个PMI的数字并不会表现的特别好,因为包括我们的发电量数据,包括信贷等数据都显示出我们一季度甚至3月份的整个经济活动有所降温,从各个方面来看,应该说整个数据可能不会表现的特别好。

  多位专家表示,2014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总体处于弱势状态,但当季数据对全年的经济增长状况影响并不是很大。随着各项改革措施落地,未来我国经济增长将会逐渐企稳回升,普遍预计第一季度GDP增速将降至7.2%左右。

  赵先卫表示,从GDP整个增速来看,差不多会下滑到7.5%以下。因为实际上去年整个四季度的GDP也是下滑的,从我们今年年初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数据来看,我们的GDP在今年的一季度肯定是继续下滑的,可能会跌破到7.5%的目标以下。而且一季度的下滑可能对于接下来的几个季度还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实际上对于每一年的一季度而言,尤其是企业都在制定今年年初的计划,但从今年整个一季度的表现来看,企业在一季度整个面临的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一方面是,我们整体的信贷环境相对而言比去年要困难一点。另外,从下游的需求来看,目前整个一季度表现出来的需求并不是特别好,可能会对接下来几个季度的企业扩张产生影响。赵先卫表示,接下来关键就是看后期能不能在推动下游的需求方面产生一些政策,这样的话,全年7.5%的目标可能会有所保障。

  4月1日,日本消费税上调前夕,日本制造业呈现增长放缓迹象。因恶劣天气因素,今天日本公布的3月制造业PMI继续放缓趋势,PMI53.9,较前值55.52大幅回落。此外,日本2月工业产也出出现三个月首次下降。日本消费税上调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应该如何评估?

  对于日本的消费税上调,赵先卫认为它的政策是比较谨慎的,因为按照一般的说法,整个消费税的上调就是所谓的安倍的第三只箭,提高消费税的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缓解目前整个日本政府总体债务比较高的状况,但对于目前整个日本的经济而言,最关键的问题是国内处于通缩的状况,也就是说它国内的整个物价水平根本就起不来,对于日本的经济而言,消费税的出台可能并不是一个好事情。

  除此之外,放眼世界,本周还有一些全球经济风险事件,足以制造汇市大爆炸。欧洲央行和澳洲联储将发布货币政策决议;美国、德国、加拿大将发布就业数据。有评论认为,尽管针对美元的市场氛围将在本周的汇市行情中占据主导,但各国一系列经济数据将使各大非美币种走势出现分化,换句话说,经济增速的竞赛结果显得尤为重要。

  赵先卫对此表示赞同,因为除了日本之外,最关键的是欧洲央行在此前一直表态可能要出台变相版的量化宽松,从而解决欧洲的经济。所以本周的宏观经济数据以及欧洲央行对于经济的表态讲决定接下来整个外汇市场上的变动。

【编辑:吴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