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博鳌亚洲论坛成中国新时期的又一外交主场

2014年04月07日 13: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4月7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即将举行。如同论坛举办地博鳌从渔村变为现代小镇,经过十多年发展,这个国际性民间经济论坛被不断赋予更多新的内涵,最为显著的新特征之一,就是其外交功能的卓然呈现。

  去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期间所开展的一系列密集外交行动引起广泛关注。今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与有关外国领导人举行会谈、会见,被视作中国新一届政府首脑在今年开春之际所开展的一项重要外交行动,也足见中国官方层面对年会的重视。

  当前,亚洲要谋求更大发展还需努力爬坡上坎,世界经济整体复苏艰难曲折,全球治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表示,亚洲乃至世界各国都需要把注意力聚焦到共同发展上来。

  由于外交功能的逐渐显现,博鳌亚洲论坛无疑可以为各国提供一个合适的平台,寻找利益汇合点,超越分歧,合作共赢。据记者梳理,这个平台主要满足各国的三方面需求:

  其一,分享中国改革红利。中国新一届领导层所释放的改革雄心让世界瞩目,今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中国经济当前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举措是什么?中国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合作有何新的政策主张?在推动落实相关领域合作方面又有哪些倡议?各国期望从这些问题的答案中找到自身发展的机遇所在。

  可以预见,李克强将在其主旨演讲中对上述相关问题加以阐述。此外,在论坛围绕改革、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三条主线所设置的50余场正式活动中,各国与会人员也将对扩大相互开放和推动亚洲区域合作等展开广泛讨论,共谋发展。

  其二,深入沟通,增进互信。应李克强邀请,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哈萨克斯坦总理阿赫梅托夫、老挝总理通邢、纳米比亚总理根哥布、东帝汶总理夏纳纳将结合出席年会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届时,李克强将与有关外国领导人举行会谈、会见,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这些活动会对中国与相关国家增进互信,加深友谊产生积极作用。

  除现任政要外,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也会吸引众多国家的前政要参加,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对于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也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成果。比如2010年的博鳌论坛上,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在一次采访中澄清了此前中澳在资源收购中的一系列风波。他说,澳并无阻挡中国投资之意,“其实我们十分欢迎中国来澳大利亚”。有评论指出,霍克在论坛期间的举动有效缓和当时中澳之间的经济摩擦。

  其三,各国向世界自我宣介。不仅是“主场”的中国,近些年来,许多国家都已经把年会作为自我宣介的平台,并将其视为新的外交阵地。如参加2012年年会的巴基斯坦前新闻部长菲尔德斯·阿什克·阿旺就曾对外表示,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世界了解了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政府代表团利用论坛,有效地开展和推进了双边和多边公共外交活动,“博鳌为巴基斯坦提供了新的外交舞台”。

  正如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对媒体所言,“博鳌亚洲论坛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试验田。”博鳌亚洲论坛这块试验田上,中国在积累、展现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做法和模式,其意义超出了应对地区经济危机,超出了地区经济合作的范畴,可以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现其作用和意义。

  许多观察者认为,博鳌亚洲论坛作为公共外交大平台,其功能如何进一步发挥已成为热话题。值得一提的是,继去年年会专门设置“跨文化与公共外交”分论坛之后,今年还将设置“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分论坛。

  “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分论坛承办方中国人民大学相关负责人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希望通过这次论坛把中国公共外交的智慧推出去、把中国国家形象更好地塑造起来,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致力于和平发展与建设和谐世界的美好中国。

  对于此次年会,中方冀望,与会代表集思广益,凝聚共识,提振信心,维护亚洲和新兴经济体经济稳定和增长势头,共同开创亚洲更加美好的新未来。毋庸置疑,要实现这一预期,论坛外交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将起到显著作用。(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