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别让“身份”成了人才流动的绊脚石

2014年04月18日 16:1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近年来北大研究生卖猪肉、卖牛肉粉成为屡被提及的新闻。在一个已经高度开放和观念多元的社会,名校毕业生从事与“身份”不符的工作引发人们的热议,不仅说明一些择业观念有待破除,更折射出人才流动摆脱身份束缚还任重道远。

  学历也好,身份也罢,从来就不应是就业的唯一标准。然而一些人总认为高学历就要选择公务员、国企之类的让人羡慕的职业,从事基层工作就没地位,也没“前途”。卖猪肉、卖牛肉粉也好,到火锅店打工、到工厂当技工也罢,人们的种种质疑,不光源于“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还基于对这些年轻人未来向上流动的深深担忧。

  就业的道路越走越窄,自由流动的空间越来越小,背后隐藏的其实是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从一些地方公务员招考明确要求报考人员的“干部”身份,到一些单位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唯学历、唯身份,再到一些厂矿企业职称、职务评定时看出身、论身份,现实中对人才任用的种种做法,往往为人才的自由流动设置了重重障碍,也更加强化了本不应有的“身份人才观”。

  人才对应的是能力,而不应附加“户籍”“编制”“学历”等标签。职业无高低贵贱,每个人都应有充分选择和公平竞争的机会。以“身份”论人才,由“身份”挑岗位,不但会大大降低社会活力,阻止各种人才脱颖而出,还将严重影响社会公平。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这指的就是要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别让“身份”成了人才流动的绊脚石。从唯学历唯身份,向重能力看水平,只有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破除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的藩篱和弊端,才能使社会形成人才自由流动的格局,让人的地位真正随着能力走,促进社会健康发展。(记者张京品)

【编辑:朱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