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0.2% 省的钱怎么花?

2014年04月19日 04:25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问“省下来的钱怎么花”,实际上是在问如何更好地安排预算,把公帑花在刀刃上,追求更大的投入产出比。

  或许是源于“八项规定”的严厉举措,或许是因为“群众路线”的教育实践,去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实际支出71.54亿元,下降了10.2%。少了这么多开销,舆论开始思考:省下来的钱怎么花?

  说起来,“省下来”是个不那么准确的命题。当前“三公”经费的管理制度,大多是“实报实销”。换句话说,就是花了多少,才能拿出来多少。花钱在先,支钱在后。所以,少花了钱,并非凭空多了一笔钱,钱仍在公共财政的大盘子中,汇入下一年统一使用。而“三公”开支减少,除少支了钱以外,更重要的意义乃是第二年的预算会照此标准制作。

  所以,问“省下来的钱怎么花”,实际上是在问如何更好地安排预算,把公帑花在刀刃上,追求更大的投入产出比。虽然这是一个有着很强专业性的工作,但公众的参与却是不可或缺,公众的感受更是至关重要。每年各级人大会审议政府的预决算报告,就是在代表人民监督政府把钱花在哪里。

  有媒体做过调查:省下来的“三公”经费该去哪儿?无论是涨工资、提社保还是扶贫、治霾,或是教育、医疗,答案大多指向民生领域。这也说明,公众对于切身利益高度关注,希望政府能够更多投入。以教育投入为例,虽然2014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支出增长了超过9个百分点,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在4%左右。而早在1990年,教育投入占比的世界平均水平已经是4.7%。可见,对于民生的投入,还是太少,仍未能达到公众期望的水平。

  不过,看看今年全国两会通过的预算报告就能发现,无论是农林水务还是社会保障,无论是文化教育还是交通运输,除了国防支出,哪项不是关乎民生。而国防支出对于当前的中国,同样也是举足轻重。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除了要督促政府合理安排好预算,更重要的是要督促政府让钱花得更有效率。太多的拨款还未惠及公众就已经被层层抽水,太多的拨款没有发挥实效制造了一堆政绩工程,太多的拨款在拆了建建了拆中打了水漂。而这些,才是更大的浪费,也才是公共财政最大的漏洞。

  实际上,相比庞大的公共财政,少开支的“三公”经费并不算太多。但公众对此高度关注,并不是因为数额巨大,而是因为它的多少折射着官员的行为方式、意味着政府的行政效率,更关系着纳税人自身权利的实现。所以,要读懂“省下来的钱去哪儿了”的期待,才能更科学地使用好每一分公帑。

  本报特约评论员舒天烈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