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丹麦女王访南京 邂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图)

2014年04月28日 02:50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丹麦女王走过和平广场。昨日,南京,女王一行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记录了77年前在这个美丽城市发生的最黑暗的一段历史。我们无法改变残酷的历史,但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经验和教训。今天,我们纪念它,不但要回顾过去,还要面向未来。——丹麦女王

  我在厂里升起了一面在中国最大的丹麦国旗,我还让人在厂房屋顶上用油漆绘出一面约1350平方米的丹麦国旗,从空中就能清楚地看到。我想,这一定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面丹麦国旗。——辛德贝格

  据新华社电 昨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凭吊者——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

  10时许,女王和亨里克亲王一行步入馆内。走廊上,一幅幅丹麦友人辛德贝格当年救助中国难民的照片史料十分醒目,馆长朱成山向女王介绍了辛德贝格在南京救助中国难民的历史。走廊外,纪念馆工作人员弹着钢琴,唱着《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玫瑰》。

  2004年,辛德贝格的故乡奥胡斯市将当地的一种黄玫瑰命名为“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黄玫瑰”。现在,这里的和平广场上就盛开着这样的黄玫瑰,女王在黄玫瑰前驻足欣赏。女王还在这里邂逅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苏国宝。今年87岁的苏国宝老人告诉女王,南京大屠杀时自己只有10岁,很多难民住在辛德贝格参与建立的难民营中。辛德贝格亲手交给他一块大洋,还有一些大米。如今,老人与辛德贝格的亲属还时常往来。辛德贝格的外甥女玛丽安也随女王到访南京,与老人共叙友谊。

  女王和亲王还在和平广场为和平树培土浇水,并亲手插上一枝黄玫瑰。

  ■ 释疑

  女王为什么访问纪念馆?

  据丹麦驻华大使裴德盛介绍,辛德贝格曾帮助中国人免遭日军屠杀,目前仍有当年受救者在世,他们代表了丹麦与中国的历史联系,这是女王访问纪念馆的原因。据纪念馆显示,丹麦女王是首位访问这一纪念馆的在任外国元首。虽然美国前总统卡特、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和海部俊树等都参观过这个纪念馆,但他们都是在离任后到访的。据人民网

  访问纪念馆传递啥讯号?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前驻英大使马振岗认为,丹麦女王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传递了中丹友好的信息。丹麦女王的来访传递出良好的讯号,希望国际社会能够对这段历史有更好的认识,汲取教训、正视历史。让更多领导人来参观纪念馆,有助于促进国际社会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新京报记者 韩旭阳

  ■ 对话

  新京报记者专访辛德贝格外甥女玛丽安

  “舅舅从未讲起南京大屠杀经历”

  丹麦女王此次访华,特意邀请了辛德贝格的外甥女玛丽安随行,这是她第六次访问中国。26日晚,新京报记者对玛丽安进行了专访。新京报记者 高美

  使馆登报寻人, 才知舅舅经历

  新京报:舅舅给你讲起过他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经历吗?

  玛丽安:没有,他从来没讲起过。我只知道他来过中国,卷入到一场战争中,但是我不知道他在南京大屠杀中的角色。我只知道他在上海时为非常著名的英国战地记者史蒂芬斯工作过,他当司机。

  他从来没有坐下来和我谈过南京大屠杀,但我认为那是他一生的创伤。因为当生命中遭遇了特别悲惨的事情时,你反而不会对别人讲起,因为这太难讲起。

  新京报:那他的故事你是如何知道的?

  玛丽安:2000年的时候,一场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展览在我的家乡奥胡斯市举行。当时中国驻丹麦大使馆在报纸上登了寻人启事,叫“寻找辛德贝格先生”。我妈妈看到报纸,才知道他们要找的就是我舅舅,我们就和大使馆取得了联系。

  新京报:你如何看待舅舅的经历?

  玛丽安:他的经历让我相信,如果你坚持做正确的事,即使只有一个人抗争,也会有所作为,能够改变一些事情。

  新京报:为舅舅命名玫瑰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

  玛丽安:我跟一名花商讲了舅舅的故事,问她能不能以舅舅的名字命名一种玫瑰。后来她培育出来了,命名为“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黄玫瑰”。黄色象征着勇气,黄色玫瑰和他也很“契合”。因为这种培育有不可预测性,你不知道出来的是否就是黄色,总会有些许差异。这很像我舅舅,他也是不可预测的。

  加入美国海军, 获杜鲁门嘉奖

  新京报:离开中国后他还有过哪些经历?

  玛丽安:他去了美国,加入美国海军。因为表现优异,还得到了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嘉奖。

  新京报:你和他的接触多吗?

  玛丽安:高中毕业后我去了美国留学,我们每个月都会见一次,常在一家中餐馆吃饭。他每月都给我一百美元做学费。

  新京报:在你眼里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玛丽安:他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人,他长得很帅,身边总是有很多女孩子。他也是一个热爱自由的人,从事过很多职业,在上海的和平饭店还做过小职员。后来做海员,总是在外面奔波,所以很难安定下来。

  成立基金会,宣传舅舅事迹

  新京报:你有没有为舅舅做过什么?

  玛丽安:我本来是一名庭园设计师,但最近几年来,辛德贝格基金会成为了我事业的一部分,我希望通过基金会让更多人了解辛德贝格的事迹。

  新京报:对未来有什么计划?

  玛丽安:在丹麦,知道辛德贝格的人越来越多,但我仍打算多做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舅舅的事迹。舅舅的经历如果能拍成一部电影,肯定会好看。如果拍摄的话,扮演舅舅的演员一定要找一个很帅的。

  【历史】

  辛德贝格营救两万中国人

  上世纪30年代的一段历史,将丹麦人辛德贝格与许多中国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1911年,辛德贝格出生于丹麦第二大城市奥胡斯。1937年冬至1938年春,他受雇于丹麦史密斯公司,在南京栖霞地区的江南水泥厂维护水泥生产设备。

  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辛德贝格与他的德国同事一起设立了江南水泥厂难民区,保护了江南水泥厂旁难民营里约两万名中国人,并为南京城内从事人道救助的国际人士提供消息和食品。他将被日军残害的中国人从郊区送往医院,并在厂里建立诊疗所。为阻止日本人进入难民区,辛德贝格还在水泥厂周围插满丹麦和德国国旗。

  辛德贝格记录了日军罪行的许多案例,将报告递交给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1938年,在国际劳工大会上,时任中国劳动协会理事长朱学范在辛德贝格的护照上题词:“中国之友”。1938年3月,在日军逼迫下,辛德贝格离开了南京。1939年,辛德贝格加入了美国商船队。他1984年4月因病去世,骨灰撒入大海。据新华社

【编辑:程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