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四川重启投融资体制改革 项目审批权大幅下放市州

2014年04月28日 09:23 来源:四川日报 参与互动(0)

  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解读我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指导意见——

  成都市合江亭风景如画,府河与南河在此交汇,成就诸多“好合”的寓意。

  合江亭斜对面是省发展改革委,这里酝酿的一系列改革方案,将为更多企业投资放开“水闸”。

  2004年,《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出炉,引发我省多领域改革;时隔十年,2014年4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改革重启有何深意?与2004年相比,新一轮深化改革有什么亮点与难点?四川经济能否在改革中受益?近日,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唐利民就此进行了解读。

  十年重启

  走在全国前列

  2004年,《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出炉以来,我省经过多领域改革,重构了四川经济增长的源泉,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基础上释放了大量改革红利,投资领域取得较大成效。去年,我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万亿元,达2.1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全省民间投资总量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1.15万亿元;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2.7:33.7:63.5;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突破3万亿元大关,地区社会融资规模达7137亿元,全省初步形成投资总量持续增长、投资结构逐渐优化、资本市场稳步发展、融资平台支撑有力的格局。

  时隔十年,四川为何重启投融资体制改革?

  在唐利民看来,2014年“四川版”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贯彻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改革精神,立足四川实际,提出了改革方向和具体举措,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重在“深化”,将“强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目的是进一步理清政府和市场的角色,增强我省投融资的内生动力和长远后劲。

  围绕这个核心,此次改革大胆尝试“加减法”:政府做减法,进一步缩小项目审批的范围,审批权限大幅下放到市(州);企业做加法,垄断行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向民间资本敞开,融资渠道更加多元……

  唐利民透露,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我省是率先出台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意见的省份。《指导意见》实施后,将进一步激发各类投融资主体活力,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切实增强我省投融资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和长远后劲,为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两个跨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政府“放权”

  集中火力解决“改不动”

  “首先要解决政府之手管不管、怎么管的问题。”唐利民说,投资体制改革提出四大方面:强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精减下放投资审批事项、改进投资项目核准方式、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此外,《指导意见》还明确提出了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政府不再审批企业投资项目,一律由企业依法自主决策;对确需由政府核准的项目,规范前置要件设置,简化核准审查内容,不再审查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资金来源、产品技术方案等内容,强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全面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

  减少审批内容和环节、下放权力,政府放手不是撒手,改革的底线在哪儿?唐利民表示,修订“核准项目正面清单”就是政府之手的边界,清单外的项目则“法无禁止皆可为”,均由企业依法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审批核准权限一律下放市(州)或县(市、区),前置要件审批权限同步下放,精减和下放的力度前所未有,今后将主要通过规划等进行调控和引领。

  唐利民表示,我省现行核准目录为2005年颁布,而当前经济环境和产业政策已经变化,近期将修订印发新的“核准项目正面清单”,修订我省政府核准目录,必须在充分研究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坚持最大限制缩小范围;全面下放项目核准权限;准确确定项目核准部门等原则。

  激活民资

  切实做到打开“旋转门”

  激发民间资本活力,是本次改革的重点、难点。金融、铁路、能源、保障性住房……垄断行业和公共基础配套项目成为加快向民资开放的突破口,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引导民间资本加快进入相关行业;对已建成的国有经营性项目,探索国有资本退出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引入社会资本。“基础设施待建单纯靠财政投入,肯定‘缺钱’。”唐利民说,民间投资可为政府投入不足“解渴”,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事实上,第一块“试验田”已在川南垦荒——去年8月,省政府率先提出组建“地方铁路公司”,修建连接内自宜的川南城际铁路,创新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向民间资本开放,这条铁路是我省对创新铁路投融资模式等的积极尝试,是我省对引进社会资本进入铁路建设领域的有益探索,也是我省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更在全国率先探索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

  允许民间资本加快进入相关行业只是第一步,怎么才进得去?唐利民分析,以铁路为例,盈利性、话语权是民资看重的关键词,为激活民间资本投资铁路领域,就必须研究提出支持区域内铁路建设的土地、金融、财税、运价等方面配套支持政策;地方政府要结合公司经营范围研究政策和资源配套,搭建融资平台,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川南城际铁路建设,真正做到“拆掉弹簧门,打碎玻璃门,打开旋转门”。

  下一步,我省将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既为财政投资“减负”,又确保基础设施的低收费,还保障民营资本的收益,让三方得利的制度设计需要智慧。尽管困难重重,但曙光初现。

  融资改革

  平衡投资与地方债风险

  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汪活水。钱从哪里来?

  《指导意见》开出5大处方:规范拓展政府融资渠道、大力发展市场直接融资、增强地方金融服务能力、积极发展中介服务行业、加强统计监测和风险防控。“新型城镇化、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方面需要大量资金,四川今年百万安居工程投资就达数百亿元。”唐利民说,通过省级投融资平台公司试点资产证券化方式融资是一个新办法。支持具备条件的城市商业银行上市、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做大地方金融力量,有利于服务地方经济。积极发展中介服务行业,可为融资牵线搭桥。“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政府也要懂金融,不能光靠财政,而是借助金融市场的力量多渠道筹措资金。”

  此次改革提出,探索开展非百强县发行企业债券、保障性安居工程债贷组合等债券品种创新试点。如何平衡加大投资、地方债金融风险之间的矛盾?“发行债券,必须要限定范围、严格举债程序,同时综合采用除债券外的其他方法。”唐利民认为,下一步我省将制订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规范政府债务性融资。同时,加强统计监测和风险防控,完善投融资数据统计监测、分析评价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在此轮投融资体制改革中,四川投资主体多元化将更进一步,财政投资、企业投资、金融服务的活水有望“三江并流”,奔涌出四川经济增长的大河滔滔。记者 王丹 董世梅

【编辑:吴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