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民调显示受访保定市民最愿承接首都高新技术产业

2014年05月08日 04:5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从被传言要成为北京的“副中心”,到各方最终否认相关传言,近一段时间,河北省保定市深陷舆论漩涡。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是大势所趋,对此北京周边地区的民众,尤其是一度成为传言中心的保定市民,对此有何看法?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241名保定市民进行的一项定向调查显示,83.4%受访保定市民支持保定成为北京的“副中心”。

  参与调查的保定市民中,90后占13.3%,80后占54.4%, 70后占27.4%。

  调查发现,对于成为北京的“副中心”,保定市民既有所期待,也有所担心。

  具体而言,54.4%的受访保定市民认为成为北京“副中心”可以在当地创造更多就业岗位,47.7%的受访者认为有利于加快保定的城市建设速度,36.9%的受访者认为可以帮助当地医疗教育水平的提升。

  但是也有68.9%的受访保定市民担心成为北京“副中心”会让保定房价飞涨,61.0%的受访者担心会使得物价飞涨,50.6%的受访者担心会使得保定人口爆炸,48.5%的受访者担心保定的交通会更加拥堵,41.1%的受访者担心会使当地污染加剧。

  在网络上看到保定可能成为北京“副中心”的消息,保定市某互联网公司职员冯晔很兴奋。在他眼中,这是保定发展的机遇。“保定为北京发展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现在很多保定人都很期待,保定能重振大城市雄风。”

  校址在保定的河北大学大四学生刘欣明很看好成为北京“副中心”给保定带来的发展机遇。“之前都说保定是北京‘菜篮子’,起到的只是支持作用,好资源都是单向流向北京。如果能够因此实现资源双向流动,既能促进保定的发展,也能缓解北京的‘城市病’,那当然再好不过了。”

  受访保定市民希望保定承接首都哪些产业?调查显示,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高新技术产业”(53.9%)、“院校及科研单位”(47.7%)、“汽车装备制造业”(44.0%)、“养老及福利院”(43.6%)和“政府机关”(40.2%)。

  排在后五位的分别是“传统制造业”(32.8%)、“医疗机构”(36.5%)、“商业中心”(38.2%)、“低端服务业”(39.0%)和“劳动密集型企业”(39.4%)。

  老家在保定的崔浩在北京做软件工程师已经有7年了。他表示,并不希望自己的家乡成为北京的“副中心”。他担心,所谓的“副中心”只是一个帮北京卸“包袱”的角色。“由于不注意产业规划和升级,保定这些年的污染已经很严重了。如果北京再把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高污染高能耗企业搬到保定,那还不如不要这个‘副中心’。”

  “保定人都希望新能源、高科技等吸引高素质人才的产业能落户保定,这样既会提高城市人口素质,也能为当地带来高附加值和税收,更有利于政府撤换重污染、低能效企业。但是,这些希望能不能实现,现在真的很难说。”崔浩直言,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还没有充分的理由促使他作出回保定发展的决定。

  “没有强有力的国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很难迈出实质性步伐。”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魏进平表示,京津冀一体化有效推进的关键是建立协调机制。他建议,可以探索试行京津冀区域考核评价机制,以促使三地不再只聚焦自身发展,而是转向提升京津冀区域整体实力这一共同目标上来。

【编辑:官志雄】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