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华日报:只重“办实事”并非“转作风”

2014年05月16日 14:31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昔日断头路,开始延伸打通了;农村街头过去没有垃圾箱,垃圾乱堆乱放,现在终于装上垃圾箱了;某地农村终于通上自来水,一位老农感慨地说:“老几代吃的都是土井水,我活了70岁,做梦也没想到还能用上自来水。”…… 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许多地方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为群众办了一批值得称赞的实事。尽管这些实事赢得了群众点赞,但还是需要提醒一下,仅仅办实事还是不够的,切莫用“办实事”来代替解决作风问题。

  不必讳言,教育实践活动中,确有少数党员干部存在模糊认识,觉得转变作风就是为基层多做些好事、实事,只要把基层群众意见大的事办好了,转作风的目的和效果就达到了。其实不然,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是职责也是本分,否则,何来“人民公仆”之说?但办实事并不等于思想和作风问题就解决好了,“四风”问题就根治了,就能养成好作风。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虽然为群众办了些实事好事,但自己也贪图奢靡享受,甚至贪污腐败成为蛀虫。很显然,评价党员干部的作风好坏,并不能简单看其是否为群众办了实事好事。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今天一些地方党员干部所做的“好事实事”,实际上很多都是“欠账”,是本该早就做好的“分内之事”。譬如断头路的存在、垃圾箱的缺失,而老农“做梦也没想到还能用上自来水”的感慨,更应让当地党员干部羞愧汗颜。这从某种角度上,正说明了“四风问题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有多少的问题”的准确判断。

  而以办实事来取代转作风,本质上就暴露出少数党员干部灵魂深处的思想认识问题,觉得这样做省事方便,而且“看得见、摸得着”,效果能“立竿见影”,还能获得掌声和点赞。说白了,这就是根深蒂固的形式主义在作祟。实际上,教育实践活动要取得预期的效果,既应围绕解决实际问题制定方案、采取措施,又当围绕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制定方案、采取措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防止用兴办实事代替解决党员、干部作风问题,只注重解决作风问题而忽视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倾向。

  省委领导同志也一直强调,搞好教育实践活动,解决问题是硬道理。这些问题,不仅是基层群众亟待我们帮助解决的具体困难和难题,还应包括党员干部吃吃喝喝慵懒散等习以为常的问题,拉帮结派搞不正之风等潜规则问题,文山会海官僚主义等老大难问题,等等。因此,我们应拿起真刀真枪,对群众厌恶的机关陋习说“不”,向各种潜规则开刀,向违法乱纪行为开炮,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当然,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决一批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这也正反映了解决“四风”问题的实际成效。因此,对于真正一心想着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党员干部,还应给予鼓励。正所谓,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但倘若只盯着一些具体事情而忘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忘了从根本上提高公仆意识和公仆能力,则显然不是转作风的应有之义。(耿 联)

【编辑:李欢】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