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人民日报:有些官员沽名钓誉一手遮天值得警醒

2014年05月19日 09:08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古代官员为官一任后,喜立“德政碑”。倘若任上能造福一方,被誉为有“德政”,其离任或去世后,百姓就会因感恩而为其立碑刻绩。

  然而,这种写在碑上的德政,与实际上所留下的功绩,往往相距甚大。很多德政碑,不过是官员往脸上贴的一层金,一番风雨过后便踪迹无寻。所谓百姓感恩而立碑,纯是自欺欺人罢了。清代大儒郑珍即写道“六旬不雨浑闲事,里长催书德政碑。”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青石》一诗中,更是借青石之口讽喻:“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坟土未干名已灭。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辞。”

  正所谓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惟口碑不因风雨而灭。其所以不灭,就在于官员把功绩德政留在了百姓的心坎上。唐代柳宗元于柳州刺史任上四年,为民凿百井、释奴婢、办学院、修孔庙、易风俗、兴文化,让柳州百姓受益,而且清正廉明,颇得民心。正如郭沫若诗赞:“柳州旧有柳侯祠,有德于民民祀之”,官员只有留下有益于百姓的、过硬的功绩,百姓才会记住他,否则什么也没留下。

  从古到今,追求“为官一任”后留下什么并没有错,但古人的想以德政碑而留,与今人的想以各种奖杯、评比、媒体聚光灯而留,可谓古今一理,皆找错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说:“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间并不长,但给我们留下这么多,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些什么?”对各级干部来说,还应深思的,乃是怎样才能留得好?

  有的人高居“庙堂”,饱食终日,无所作为,留下的是一片苍白。有的急功近利,弄虚作假,沽名钓誉,留下的是作秀形象。有的乐于显摆,大上项目,竭泽而渔,留下的是累累烂债。有的把持权柄,一手遮天,编织圈子,留下的是江湖习气。有的以权谋私,假公济私,疯狂敛财,留下的是百姓不齿。有的卸任后,甚至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凡此种种,岂不令人警醒和反思?

  从政是为公的事业,权力是民赋的责任。因而,为公、为民是为官从政的根本,也是最起码的要求。戴上了“乌纱帽”,就要把人民利益高高举过头,就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立志于留下造福百姓的好基业、风清气正的好传统、功利长远的好前景。焦裕禄是这样,孔繁森是这样,许多优秀党员干部也是这样。他们为官一任,德音留一方;他们奋斗之业,功名垂世代。历史一再启示,你留下为民的实在业绩和精神财富,人民就把你留在心里。

  “君子不贵无欲,而贵欲何;君子不贵无求,而贵求何。”在这个深刻变动的社会转型期,每个领导干部尤其需要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马祖云)

【编辑:朱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